乐平市名口镇戴村:依托古村落建设新农村

01.02.2016  15:33



乐平市名口镇戴村:依托古村落建设新农村



乐平市名口镇戴村:依托古村落建设新农村

  1月27日上午,记者在景德镇市城管行政执法局选派到乐平市名口镇戴村担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的同下,驱车前往乐平名口镇采访戴家古村,远眺村庄犹如一座天然公园,村庄四周群山环抱,参天的古树随风摇曳,清香扑鼻;白鹭正忙着在林中搭窝建巢,繁衍生息;农田里的干蔗长势喜人;走进村内,商店、超市、休闲广场、学校,应有尽有犹如进入一个乡镇闹市;农民屋前房后干净整洁,树林里鸟语花香,村道上车来人往……好一幅欣欣向荣的生态美景新画卷。

  戴村位于乐平名口镇东北部,是一个千年古村,是古代的县城,它较为完整地保存了明清的历史原貌,现有明清古祠堂、古民居众多。炎公祠为三间四柱歇山顶牌楼式,融建筑设计、木雕、石雕、砖雕和彩墨画为一体,历经几百年风雨洗礼,风采依旧,古韵犹存。

  记者在采访中看到,这些古祠堂、民宅、私塾均为砖石木结构,多为穿斗式结构,幢幢粉墙黛瓦,飞檐翘角,虽说大多保存较好,但也有少数古建筑因为年久失修,古巷道变得面目全非,心里不免产生阵阵忧虑。古村落,是中国传统社会留下的印迹,它承载着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明和社会文化,也见证着千百年来的社会变迁。

  戴村三面环水,一面环山,离乐平市区较远50公里,毗邻德兴市,地理位置较为偏远,交通非常不便。记者脑海里不禁浮现10年前的戴村,那里的戴村道路难行,村庄环境脏乱差,村内道路狭窄,坑凹不平,大雨过后,泥泞不堪,村民出行十分不便。现在今非昔比,新农村建设给村民们带来了希望,也给这个古村落带来了新的奇迹。

  提到戴村近几年的新变化,村党支部书记深有感触地说:“近年来,政府的新农村建设不仅改变戴村的落后面貌,更是一种造福子孙的行为。因此,我们新的领导班子尽己所能,哪怕吃苦、吃亏、得罪人,都要将新农村建设进行到底。保护好戴村的古建筑和青山绿水,更是我们戴村所有村民的心愿和不懈追求。

  据了解,该村三面环水,绿荫环抱,有着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在新农村建设中,戴村“两委”一班人格外珍惜这祖宗遗留下来的历史文化和绿色生态资源,他们依托该村历史文化和山水资源优势,在保护好古建筑和青山绿水天然美景的基础上,按照“古在村中、村在林中、房在绿中、人在画中”的标准,规划打造古村与生态旅游的新思路,同时,他们大力推进庭院绿化、道路绿化、村旁绿化,把绿色生态理念贯穿于新农村建设之中,力争将戴村建设成为历史文化和绿色生态的旅游新农村。

  在新农村建设中,戴村党支部“一班人”不等不靠,自筹资金先后对全村厕所、池塘、围墙、路灯亮化、休闲广场、道路硬化等进行全面改造,新建环村水泥路240余米,村内主要道路两侧铺设排水沟160米,完成了戴村桥头到德兴王家山交界4.1公里的村级公路建设,方便村民到德兴市区务工、生活……。初步形成了环村道路网。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该村绿化亮化工程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现已硬化、绿化道路长度300米,安装太阳能路灯30盏;在拆除破屋、围墙、猪圈牛栏、旱厕过程中,也得到了村民的极大支持。如今,昔日的垃圾堆变成了景观点,过去废弃的空地改造成为村民休闲活动中心。在新农村建设中,他们注重对村里的古建筑、古樟进行保护,争取资金打造古文化和生态旅游产业;乐安河、水库周边经过加固与亮化后,为村里增添了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

  该村在依托古村落,建设新农村的同时,他们还注重特色农业的发展。戴村还是远近闻名的毛蔗产地,去年曾出现一度销路不景气现象,作为村“党组织第一书记”的章平与村“两委”一班人不辞辛苦、多方奔走、寻求帮助,他们经过对市场的反复调查,带着蔗糖到景德镇、乐平市区千方百计地推销产品,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努力后,不久全村所有的毛蔗糖被客商争先收购,有效地解决了村民卖糖难的问题,提高了村民的经济收入,今年村里又扩大了毛蔗的种植面积。与此同时,他们还把目光转向高效农业和立体农业,通过公司加合作社加基地加农户的经营模式,计划用3到5年时间把戴村发展成为集古文化旅游、养殖与种植、农副产品加工为一体的现代新农村。

  看到名口镇戴村的一桩桩,一件件新变化,记者感慨万千。面对新农村建设带来的新变化,路好走了,村庄美了,游客来了,戴村人更是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时常乐得村里人合不拢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