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势而上 造势而起

16.10.2020  13:26

  “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这是马云勉励创新创业者说的一句很知名的话。

  2018年10月19日,在首届世界VR产业大会开幕式上,马云在鼓励江西在发展VR产业这条道路上坚持不懈时,更深入地讲道,这个世界因为有想象,因为有理想,因为你对未来有担当,敢于行动,才有真正的未来。

  如今,2020世界VR产业大会云峰会即将在南昌拉开帷幕,回首过去的两年,正是有了马云所说的梦想,以及梦想背后的担当和行动,南昌在追梦的道路上,一路披荆斩棘,一路跃马扬鞭。

  从打造全球首个城市级VR产业基地,到剑指“世界VR之都”;从研发前沿技术,到搭建国际交流合作平台;从引进龙头项目,到打造产业集聚基地;从加速应用落地,到拓宽融合跨界,南昌牢牢抓住VR产业机遇,坚持市场主导、应用牵引、创新驱动、协同发展,把VR作为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世界VR产业大会的永久会址选定在南昌,一座宏伟的VR科创城正在南昌拔地而起,“南昌看VR、VR看南昌”也已成为中国VR产业领域的共识。

  VR在南昌从虚拟走向现实,南昌收获的财富不仅是VR产业本身,还有面向未来的战略思维和独到眼光。

  本报记者 殷 勇 宋思嘉

  没有先天优势,就拿出先发优势

  为什么是江西,为什么是南昌?

  2016年,当南昌在国内率先提出打造全球首个城市级VR产业基地时,不仅是普通老百姓,就连业内专家都发出过这样的疑问。

  大家都知道,VR产业与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和5G等其他新技术产业一样,是一个技术、资金、人才高度密集的产业。与其他城市相比,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南昌,在任何一方面都没有先天优势。

  没有先天优势,依然可以实现梦想。

  南昌的VR之梦,蕴含着他们对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律的全新理解。2016年,Oculus、三星、索尼、HTC等国际VR巨头相继推出创新性的VR头盔产品,小米、华为、联想、百度等国内知名科技企业也宣布进入VR领域,VR迅速成为投资热点,资本推动着大量的创业公司涉足VR领域,VR产品也逐渐渗入各个垂直行业应用。这一年,也由此被称为VR产业化元年。就在这一新技术打开一个新市场之时,青岛、重庆、福州等国内众多城市,相继把目光聚焦到了这个新兴产业。正在寻觅产业发展突破口的南昌也是其中之一。

  南昌意识到,新技术所蕴含的产业机遇稍纵即逝,而要捕捉这种机遇,对于没有先天优势的自己而言,就不能等到技术和市场完全成熟之时。相反,只有在技术和市场的起步阶段,举全市之力“先跑一步”,以先发优势率先涉入这个领域,南昌才能在各方面与其他城市平起平坐,才能借助密集的政策,首先占据产业的制高点,吸引国内外的技术、资金和人才不断向南昌汇聚。

  2016年2月22日,瞄准打造国内首个城市级虚拟现实产业集群,“中国(南昌)虚拟现实VR产业基地”在南昌正式揭牌。

  先发优势,并不意味着持续优势。在VR领域抢先一步的南昌,时刻感受到其他城市的步步紧逼。为保持优势,南昌创造性地打造了以红谷滩新区(现为红谷滩区)VR产业基地为核心,以创新中心、体验中心、展示中心、云中心“四中心”,资本平台、教育平台、标准平台、交易平台“四平台”为支撑的产业平台。同时,全力争取国家层面的支持,在2018年成功举办了规模盛大的首届世界VR产业大会。一时间,国家领导人的贺信、全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3000多名嘉宾的与会、十万多市民的热情参与,让整个产业为之一振,更让全世界的目光如此热烈地聚焦在南昌。随着大会会址永久落户在南昌,2019年,第二届世界VR产业大会再次在南昌举行,7000余名国内外VR领域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代表应邀出席,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0家企业参会参展,盛况远胜上届。

  通过两届VR产业大会,南昌签约产业项目170个,投资总额达743亿元,VR企业、项目、技术、人才和资金开始不断向南昌集中。由此,南昌以一次次的“先人一步”,不但在世界VR领域声名鹊起,而且以“南昌看VR、VR看南昌”为名片,在国内逐步成为一座具有影响力的城市。

  没有龙头优势,就培育生态圈优势

  VR是典型的高风险、高回报产业,前景虽好,但毅然选择这一产业,对南昌来说也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自2016年全球范围的VR投资热之后,VR因受制于技术瓶颈,导致用户体验感不好、接受度不高,整个产业很快进入沉寂期。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仅南昌市注销或转行的VR企业至少在30家以上,而剩下的本土企业大多只能在产业链低端同质竞争,难以迅速壮大为产业龙头企业。与此同时,南昌发展VR产业又面临着与一线城市的直接竞争,虽有先发优势,但技术、资金、人才等短板,仍影响着国内外产业龙头企业落户南昌。

  记者了解到,目前,南昌还没有一家VR龙头企业。在全国VR50强当中,南昌本土企业仅有2家,其余均是通过招商引资在南昌设立子公司的外来企业,还不足以成为龙头,带动产业链的发展。

  没有龙头,就没有办法壮大VR产业链。南昌要打造“世界VR之都”,要力争到2023年VR产业产值过千亿元,必须另辟蹊径。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红谷滩区九龙湖区域的南昌VR科创城。这块占地约9平方公里,承载着南昌VR产业未来发展的高地,塔吊林立,机器轰鸣,施工车辆往来穿梭。

  科创城项目相关负责人汤磷介绍说,这座VR产业小镇集创新小镇、生态小镇、产业小镇、共享小镇、人文小镇于一体,重点围绕会议会展、技术研发、总部经济、教育培训等九大板块,提供创新促进、企业发展、文化科普、旅游服务等八大服务。特别是国家职业教育VR教学实训基地、北航赵沁平院士领衔的VR+航空飞行模拟训练基地、国家创新中心等重点板块的植入,使这里形成一个完善的VR产业生态圈。

  目前,这个在国内少有的高层次VR产业生态圈,已经让一大批VR业内龙头企业心动不已。华为、阿里、商汤、爱奇艺、瑞立视等即将落户,而有意向入驻的企业已达到36家。

  通过打造产业生态圈来筑巢引凤,吸引和培育产业龙头企业,这是南昌发展VR产业的点睛之笔。

  今年以来,为让南昌真正形成VR产业的生态优势,省委常委、南昌市委书记吴晓军专门担任VR产业链链长,高位推动。同时,通过平台载链、招引补链、龙头带链、创新强链、协同扩链等多种方式,着力使全市形成VR全产业链发展新格局。

  前不久,在南昌VR产业“一核两翼”的其中一翼——小蓝VR产业基地,泰豪创意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李伟财告诉记者:“这里以VR装备制造和VR产业孵化为核心,以VR应用集成和体验运营为支撑,囊括科教园、VR产业园、VR湿地公园和人才配套商住服务区等多项功能,初步形成了一个VR产业生态圈。

  随着生态圈的形成,泰豪集团这家在智能电力等领域小有名气的企业,有了另一张闪亮的名片——中国VR50强企业。这表明,产业生态圈培育产业龙头的作用,已经开始显现。

  对于南昌如何进一步打造好生态圈,在VR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李伟财颇有体会,他说:“生态圈相较于产业链,内涵更为丰富,不仅包括VR设备硬件生产和销售等环节,还包括应用落地、内容制作、资本运营、信息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等。

  更有专家认为,做强VR产业生态圈,还要进一步将人工智能、5G、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与VR产业有机结合起来。如此,VR才能从一个工具,变成具有创造力的应用,彻底改变城市的教育、医疗、娱乐等众多行业的发展模式。

  于是,随着南昌在全国率先开展一系列VR试点示范应用,推动城市与VR生态圈融为一体,华为、阿里、微软、HTC威爱教育、思爱普、联想新视界、海康威视、科大讯飞、高通、影创等一大批行业龙头争相迈出了进军南昌的步伐。近期,华为、阿里分别与南昌签订全面深化战略合作协议,将把南昌作为其VR战略重点来布局。其中,华为已经明确将VR眼镜代工迁移到南昌,VR总部研发团队将进驻南昌;阿里也将携手影创,在南昌打造MR眼镜生产线,并开展VR+教育、VR+购物、VR+直播带货、VR+看房等重量级应用。

  有了VR龙头企业的看好,南昌也开始有了不一样的魅力。

  没有绝对优势,就打造比较优势

  “南昌要真正成为‘世界VR之都’,就不能依赖从外地引进技术,而是要沉下心来做研发,将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这是记者走进南昌虚拟现实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采访时,公司新任研发总监、中科院博士、深圳市重大科技项目专家孙其民对南昌发展VR产业的建议。

  可以说,孙其民看到的问题,正是南昌VR产业的一个痛点。

  VR产业是一个复杂的体系,主要包括硬件、软件、应用和服务等四大方面。而在南昌,真正具有硬件核心技术的企业凤毛麟角。

  短期内无法拥有技术上绝对优势的南昌,是否就注定无所作为?

  业内专家表示,南昌完全可以在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不断发力,掌握一两手技术“绝活”。为此,孙其民所在的南昌虚拟现实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南昌VR产业创新中心,已经积极行动起来。

  在该公司的实验室,记者看到一只色彩艳丽的浮雕花瓶正在展台上旋转。但是,当技术人员把对着它的一台特殊投影机一关闭,大家才惊讶地发现,这竟是一只没有上色的花瓶。大家眼睛里感受到的颜色,完全来自于投影机的实时生成。技术人员告诉记者,把颜色投影到一个固定的平面物体上不难,但要把颜色精准地投射到一个旋转的浮雕花瓶上,达到能欺骗眼睛的效果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这得益于一项正在研发的,与VR应用密切相关的三维成像建模算法。

  据了解,瞄准南昌在LED、移动智能终端方面的完整产业链优势,以及在电子元器件、光学设备、精密仪器等领域形成特色产业集群优势,南昌正在把VR的技术突破口,放在超薄眼镜显示模组、360度全景影像模组和三维成像建模算法等具有比较优势的关键领域。

  为此,欧菲光、泰豪等十余家企业共同发起成立南昌VR产业创新中心,以“公司+联盟+平台”方式,联合有技术创新能力的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共同构建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平台、检测技术平台和技术服务平台,并促进研发成果的商业化应用。

  有了田忌赛马的方法,在整体劣势中创造出比较优势,南昌VR产业的创新热情被极大地激发了出来。一个最明显的变化,就是一大批省内高校争相投入VR创新人才的培养。借助这一动向,南昌加快构建“高层专家库-研发机构-学院学生”多元化的虚拟现实人才梯队体系,打造全省首个虚拟现实人才培训学院和中国南昌(红谷滩)VR技术公共实训基地;同时,成立红谷滩区人机智能产业发展促进会,与南昌工学院联合打造中国(南昌)虚拟现实技术公共实训基地项目。此外,华东交通大学、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等高校也在针对不同层次的虚拟现实基础性人才和应用型人才进行培养。

  有了技术和人才的汇聚,一些头部企业开始把研发基地搬到南昌。最近,影创科技江西区域负责人陆志佳忙得不可开交,因为公司即将在本届大会期间发布一款新品——“鸿鹄”MR眼镜。

  影创是国内目前唯一可量产双目MR智能眼镜的公司,MR设备总出货量居于国内首位。今年初,影创科技携手高通(中国)控股有限公司在南昌共建联合创新中心,推动扩展现实(XR)产业在南昌落地。

  当南昌真正有了技术超越的勇气,这里的VR产业才是一个具有远大抱负的产业。

  【专家点评】

  加快推动VR产业高质量发展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江西省虚拟现实产业链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胡小强

  近年来,南昌作为江西省VR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域,将发展VR产业作为经济转型升级和经济新动能培育的重要抓手,一批行业龙头企业集中落户,一批本土企业快速成长,产业发展欣欣向荣。

  与国内其他城市相比,南昌发展VR产业优势颇多,也有不少瓶颈需要突破,例如,关键核心技术不多、高端专业人才缺乏、配套产业不完善等。

  今后,相关部门要“对症下药”,拿出“绣花”的精细劲,加快建设VR硬件配套基地体系和软件服务平台体系,加大核心技术研发力度,推动5G赋能产业发展;各大高校须加速培养VR相关专业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中小学要推动VR知识普及。同时,要利用好每年世界VR产业大会成果,形成南昌VR产业的核心优势,加快推动VR产业高质量发展。

  【记者手记】

  加把劲,让VR在南昌大放异彩

  连日的蹲点采访,记者听到最多的一个词是“加把劲”。

  诚然,VR产业在南昌市已经绽放光彩,但距离我们理想中的大放异彩还有一段距离。时不我待。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来临,5G商用步伐加快,VR产业发展的客观条件日趋完善,4年前在虚拟现实领域抢先起跑的南昌,在下一轮竞速中是领跑还是追赶,结果值得期待。此时,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以加把劲的姿态乘势而上、造势而起,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心无旁骛地解决“成长中的烦恼”。

  具体看,在人才引进上要加把劲,对紧缺急需人才给予“待遇高一格、门槛降一格”的倾斜支持;在核心技术上要加把劲,让创新的源泉充分涌流;在政策环境上要加把劲,让惠企政策加紧兑现,落到实处;在应用落地上要加把劲,让英雄城处处都有VR、人人尽享VR。

  当前,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正在逐步形成。站在数字经济时代的“风口”,南昌当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和“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真正让VR产业成为激活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因子,成为彰显省会担当的澎湃力量。对此,我们相信着,也期待着。

  【链接】

  蓝图定了!南昌VR产业将这样干

  ●一个总体目标:力争到2023年打造“世界VR之都”“中国VR产业中心”,产值过千亿元。

  ●一个生态圈体系:力争用2至3年时间,实现VR产业链条基本健全,“产、学、研、用、融”一体化生态圈体系初步构建,形成技术、产品、服务和应用协同推进的产业发展格局。

  ●一个产业发展格局:加快构建以南昌VR科创城和VR产业基地为核心、以南昌高新区“5G+VR”产业示范园和小蓝泰豪VR产业基地为两翼、以其他县区开发区为辅助的“1+2+N”的协同共进、互补共赢的产业发展格局。

  ●一批示范应用:加快VR+教育、VR+安全、VR+健康养老、VR+驾校培训、VR+购物、VR+直播带货、VR+看房等应用落地,打造国家级虚拟现实应用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