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九一体化”发展提速 两地融入长江中游城市群

15.04.2015  11:08

2013年,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省委书记强卫提出“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16字方针为江西新时期的发展提出了新方向、新要求。

  当前,江西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期,特别是随着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和赣南等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等国家战略的政策效应不断显现的重要阶段,加速发展中的新江西正呈现“一天一小变、几天一大变”的局面。作为江西省省会城市,南昌加速推动南昌工业三年强攻计划,筑牢产业根基,壮大工业实力,为南昌打造江西核心增长极的发展战略注入新的动力。

   南昌力争2016年实现工业主营收入达8000亿

  近年来,南昌发展蒸蒸日上,工业发展升级提速。南昌市坚持市场导向、错位发展,充分发挥各县区、开发区自身优势,按照国家级开发区重点发展2个主导产业,其他县区、开发区重点发展1个主导产业的原则布局。其中,高新区重点发展生物医药和光电产业,经开区重点发展机电和电子信息产业,小蓝开发区重点发展汽车产业和食品产业,新建县重点发展汽车汽配产业,进贤县重点发展医疗器械产业,安义县重点发展新型建材产业,青山湖区重点发展纺织服装产业,桑海开发区重点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小微工业园重点发展机械和电子信息企业,城区重点发展都市工业。

  南昌力争到2016年实现“86436”目标,即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8000亿,三年累计完成工业投资6000亿,打造汽车、食品、电子信息、新材料4大千亿产业,建设高新、经开、小蓝3大千亿园区,培育60户龙头企业,实现南昌工业整体上的扩张升级。

   昌九是江西发展升级龙头地区

  加快推进昌九一体化,是江西深入实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策应长江中游城市群和长江经济带建设、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大战略举措。

  南昌与九江在全省工业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2013年,两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为1159亿元和785亿元,位列全省第一、第二,明显高于其面积及常住人口占比。省会城市南昌与门户城市九江构成了江西省域“双核”结构,两者在产业发展上具备互补特征。南昌作为江西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对高新技术产业及高端装备制造业具有较强的支撑力;九江是江西省唯一濒临长江的城市,对于临港基础工业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在南昌,以“千亿产业集群”“千亿园区板块”“百亿企业方阵”和“百亿服务业集聚区”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产业体系正加快构建。2014年,南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省的比重,将力争提高一个百分点。

  在九江,5个国家级园区正加快形成石油化工、钢铁有色、现代轻纺、电力能源四大千亿产业集群,2017年九江市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将力争突破1万亿元。

  近两年来,南昌、九江充分发挥产业互补优势,统一规划布局、统一产业政策,突出特色、优化结构,推动各自产业在两地间的有序流动,形成分工合理、优势互补的工业产业发展新格局,增强区域竞争力和整体实力。

[发展提速 建议]

  建立一系列的协调保障机制

  “昌九一体化”是省委突破均衡发展理念而推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给昌九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在推进实施“昌九一体化”建设征程中,两地采取哪些举措才能实现发展突破呢?

  南昌市工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昌九一体化是一项全局性工作,需建立一系列的协调保障机制。“建立健全推进昌九工业一体化的产业共建机制,通过组建合资公司等形式对昌九两地的基础设施进行建设运营;鼓励两地合作共建产业转移园区,共享发展收益;建立产业扶持机制。根据昌九两地的总体规划,制定不同园区的产业分类引导政策、政府补助资金引导政策、土地供给政策和干部考核标准;建立产业合作机制。强化南昌和九江的产业合作关系,充分发挥南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作用和九江土地资源、劳动力成本、岸线和港口物流等优势,实现两地错位发展。”

   推动昌九两地融入长江中游城市群

  2013年9月,《依托长江建设中国经济新支撑带指导意见》起草工作正式启动,这标志着发挥黄金水道独特优势,建设长江经济带,是新时期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和对内对外开放相结合、推动发展向中高端水平迈进的重大战略举措。

  合作才能共赢。南昌市工信委建议,昌九两地需加强推动城市圈产业建设,积极融入长江中游城市群,不断提升长江中游城市群的产业核心竞争力。搭建由四个城市圈的工信、发改、统计、财政、外经贸、国税、地税、金融办、供电、供水等部门参与的大区域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平台,实现城市间数据共享交流,对重点企业、重点产业原材料价格、产品价格、订单、库存、出口及重点项目进展等方面进行动态监测和协调服务。通过监测分析,强化预警预测,增强长江中游城市群工业经济运行的前瞻性和主动性。

  此外,促进大产业链互补对接。随着市场开放、要素流动、交通融合、服务共享,长江中游城市群四个城市圈可根据各自产业链发展的特色优势,充分实现长江中游城市群大区域范围内的产业链融合互补,从整体上优化和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与区域竞争力。(记者 刘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