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九拍》音乐总监安栋:在尊重原创基础上做提升

26.02.2014  17:55

  《中国好歌曲》首场“主打之争”上周末揭晓了战果,刘欢原创大碟《新九拍》的两首“主打之作”最终定为张岭的《喝酒blues》和霍尊的《卷珠帘》。此前8首大热的原创作品重新登台备受关注,每一首作品都收获了不同听众,并在网上就到底哪一首更好听争论不休。

  《新九拍》原创大碟中的8首原创作品都是由刘欢、捞仔和音乐总监安栋领衔的音乐团队在幕后改编制作的。节目播出后,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安栋,请他就观众普遍存在的三大疑问予以解答。

   如何理解改编和升级?

  不会对原作进行颠覆性调整

  “主打之争”开启了对原创作品的华丽升级,每位导师精选的8首歌曲在经过精心打磨后重新亮相。变化从视觉上便可以很直观地感受到,包括舞台上规模扩大了两倍的乐队阵容,还有各种各样稀奇古怪从满世界搜罗而来的罕见乐器,让观众大饱眼福。但同时也有观众表示听不大懂:到底改在了哪里?

  观众的这一疑问,安栋此前便料到了:“对于专业的音乐人来说,可以清晰分辨每一个细小的改变和提升,普通听众却不一定能听得出来。

  那么,观众应该如何理解这种改编和提升?安栋说:“让这些歌曲重新亮相,不意味着一定要重新改编,首先是要弥补此前环节里因为配乐数量限制所造成的歌曲在音乐表达上的缺憾,这一次我们用最顶级流行演唱会的配置来帮助实现作品的提升。

  解除“五大件”禁令后重新编曲,也并非没有原则上的限制,首先要尽量保持原作的风格不改,“‘好歌曲’舞台上的音乐风格是丰富多彩的,这说明原创音乐本身是丰富的,而不像有的流行歌曲榜单风格几乎一模一样。”在重新编曲的过程中,保持多样性很重要,所以导师和音乐团队不会为了让一首歌听起来不一样而做类似抒情变摇滚这样的大改,这也体现了节目组对原创音乐的尊重。其次不会对原作进行颠覆性的调整,“因为对大众来说,这些都还是新歌,需要增强记忆。”所以编曲时努力的方向是:通过技术和设备的升级使得每首歌都有起伏和庞大的空间,但并不是每一次都用掉、做足。

   为何《格格不入》打分那么低?

  副歌部分弱了一点

  苏珮卿的《格格不入》是一首难得一见的九拍歌曲,正好和刘欢《新九拍》原创大碟的名称很搭。重新编曲后,苏珮卿的竖琴和老公的箱子鼓琴瑟和鸣,原作中本就带着的古典气质和身后的弦乐队伴奏相得益彰,再加上作品中融入流行元素,是一首颇具国际范儿的跨界之作。但令人意外的是,现场51位乐评团只给这首作品打出了24分,如此低的分数令不少观众感到错愕。

  对此,安栋也谈了自己的看法。首先,他认为作品第一轮亮相后的人气是影响乐评团打分的重要因素。其次,组成乐评团的来自全国各地的电台DJ或者音乐类网站、刊物的编辑们,跟音乐制作人的欣赏口味还不一样,更多代表了一部分专业资深的音乐听众。另一方面安栋也认为,《格格不入》虽然不错,但是副歌部分确实弱了一点。

  有意思的是,记者分别采访刘欢、捞仔和安栋,请他们挑出一首编曲最满意的作品,三位不约而同地都选择了16岁成都女孩涂议嘉的《蒲公英在飞》。刘欢的妻子卢璐介绍:“刘欢本人很喜欢哥特金属风,早就想做这方面的尝试,涂议嘉这首歌提供了这种可能。”而安栋则夸赞这首歌写得高级,“音乐人听歌,不一定听有多入耳,而是听它有没有意思。既要旋律好听,又要让人猜不到。

   赵雷的《》怎么了?

  改编民谣是所有导师难题

  赵雷的《》因其朗朗上口的旋律以及歌词勾勒出的恬静优美的意境被很多人喜欢。此番对《》的改编,刘欢和音乐团队下足了工夫,最终呈现出了以弦乐四重奏搭配民谣的表现形式。这种手段非常少见,可并不是所有观众都喜欢。

  安栋坦言:“《》这首歌太难改了。”赵雷是一位特别有个性的创作者,用安栋的话说,“有一股愣劲”,如果和其他作品一样配以弦乐队,会显得音乐很重,喧宾夺主,所以仅增加了弦乐四重奏(2把小提琴、1把中提琴、1把大提琴)。但是在写法上又很俏皮,努力契合原本的旋律气质。

  但即便是将弦乐队简化为四重奏,还是很冒险的尝试,毕竟民谣音乐的精神和灵魂就在于个体,表现形式一般在一个或几个乐器。安栋介绍说:“大型弦乐队和民谣合作的很少有,刘欢老师提出这个创意,要拼一下尝试突破。”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刘欢的音乐风格。

  这次在“好歌曲”舞台上涌现出很多首优秀的民谣作品,除了赵雷的《》,还有赵照《当你老了》、周三《一个歌手的情书》、莫西子诗《要死也一定要死在你手里》、王晓天《再见吧,喵小姐》等。如何对民谣作品进行改编,是留给每一位导师的难题。

  最后,安栋强调,“好歌曲”节目采用最顶级的音乐团队和最优秀的音乐导师联手,用最高规格的顶级演唱会配置来呈现原创草根作品,也体现了一种勇气,同时也证明了民谣、布鲁斯、爵士、金属乐等所谓的小众歌曲,也可以放在最大的舞台上给观众以强烈的音乐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