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三力并发”推动科技入园

02.03.2016  13:26

科技入园工作是全省科技工作的一项重要抓手,也是江西科技工作在全国的一个创新品牌,近年来,九江市围绕全省科技入园工作部署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需要”从服务升级、创新创业和产业发展三方面着力,实现了科技入园与园区发展的有效结合。科技入园工作典型经验在2015年12月份九江举办的全省科技入园现场推进会上得到毛伟明常务副省长、谢茹副省长和省科技厅领导的肯定。

一是给力服务升级,推动了科技金融、知识产权和相关政策入园。 2015年,九江制定了《九江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资金管理办法》,搭建市级科技投融资平台,引进中信证券、吉富创投、前海股权交易中心等金融机构,运用贴息贷款、资本运作等方式支持科技创新创业企业发展,其中:九江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盛祥电子在“新三板”挂牌上市;实施知识产权入园强企“个十百千”工程,全市实现专利消零的中小微企业1200家,九江开发区专利过千件,共青城、瑞昌市被纳入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2015年全市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达到3397件和2205件,同比增长52.2%和93.9%,跻身全省三甲;兑现落实《九江市科学技术奖奖励办法》、《九江市委、市政府关于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促进赶超发展的决定》政策文件,加大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企业孵化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载体奖励力度,全市各级奖励经费超过3000万元,并出台了《九江市关于实施人才强工兴市战略的意见》,健全人才奖励激励机制,开放首期300套人才公寓申请,为园区创新创业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发力创新创业,推动孵化器、加速器和众创空间入园。 按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要求,九江在沿江工业四大板块布局孵化器建设,全市科技企业孵化器达10家,并加快提升孵化器专业服务功能和水平,先后有2家孵化器被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其中恒盛科技园在全国1500家孵化器综合排位50强,已跻身国家孵化器第一方阵,培育出龙腾、智联等产值千万企业29家;承接本地科技孵化企业和沿海地区初创企业,投资20亿元建设电子、家电、光电、机电产业等4个科技企业专业加速器,建立了政策、人才、投融资等六大服务体系,4个加速器已进驻电子、生物、新材料等创新型企业39家;积极培育新型众创空间,依托本地高校和工业园区打造了基于“互联网+”的创客咖啡、APP产业孵化园、大学科技园、指尖云创空间等4个新型众创空间,其中:现已升级为省级大学科技园的九江学院大学科技园,目前已入驻企业68家,充分调动了大学生的创业创新热情。

三、聚力产业发展,推进创新联盟、协同创新体和创新平台入园。 九江围绕本地石油化工、钢铁有色冶金、电力新能源、现代轻纺“四大千亿”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在工业园区打造了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协同创新体等一批创新载体。2015年,促成中船九江工业有限公司与中科大、星火有机硅厂与上海交大、中纺院共青分院与华达医用材料、赛得利等企业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其中:中船工业公司、渝瑞实业、博莱大药厂等3个联盟已成为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设立500万元的科技协同创新专项基金,扶持园区龙头企业加强与科研院所、上下游企业的科技协同攻关,组建了10个科技协同创新体,2015年九江市政府和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九江中科鑫新材料有限公司签约共建科技创新中心,并促成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中纺院在共青城设立分院;为推动工业园由“”到“”转型升级,还重点支持共青城市、湖口县、武宁县等地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目前,共青城、湖口县申报省级高新区方案已上报省政府。

通过科技入园工作“三力并发”,促进了九江工业园区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目前,全市工业园区共建有国家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3个,省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3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创新研发平台76家,省、市级院士工作站17家,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94家。2015年1-11月份,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加值分别为907.88亿元和213.14亿元,规模和增量位居全省第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5%以上;2015年,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绿色食品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00亿元,增长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