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县审计局再谈“三公”经费

13.07.2015  12:05

  从2011年中央部门首次公开“三公”经费预算,到中央提出“八项规定”、“六项禁令”,及中央、国务院一系列规章制度的颁布,“三公”经费一直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目前地方“三公”经费的状况如何?通过这几年的工作实践来看,“三公”经费呈明显下降趋势,特别是2014年,与去年同期相比大幅度下降。国家政策和规章制度得到了贯彻落实和执行,“三公”经费的下降和减少是实实在在的,铺张浪费现象得到了遏制,节约了财政资金。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转移支出。少数单位为了不让账面公务接待费数额过大,一是转移至其他科目,将实际支付的接待费用放入办公费、会议费及其他支出科目中,将公车运行费中的过路费、租车费、修理费计入差旅费、及其他支出科目中;二是转移至下属单位,将自身发生的接待费用转移至下属单位报支。

  2、转嫁支出。少数单位为不超出预算批复数,将实际发生的公务接待费、公车运行费用转嫁到项目支出中,挤占项目资金。

  3、公车使用和管理出现偏差。一是个别单位超标准购置公车;二是由于公车购置受到控制,个别单位以工作需要为由支付不属于本单位公车的车辆保险费,实为长期占用下属企业购置的公车;三是运行成本过高,特别是车辆维修(护)费用,数额较大,居高不下。

  “三公”经费是指由财政资金安排支付的行政事业单位因公出国(出境)、公车购置及运行、公务接待而产生的费用,不是公款旅游、公款吃喝、公车私用。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三公”经费的管理,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

  1、树立正确的认识观。加强“三公”经费支出管理,是降低行政运行成本的重要举措,领导干部、工作人员要对“三公”经费有正确的认识,清理思想上的病毒,增强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节约财政资金的自觉性。以慎行管好手中的权力,强化节俭意识,合理有效地使用“三公经费”和其他财政资金。

  2、科学合理预算,强化财政资金导向作用。“三公”经费是维护行政事业单位正常运行基本经费的组成部分,应当科学合理编制“三公”经费预算,使之符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提高财政资金分配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强化财政资金导向作用,达到降低行政运行成本的目的。

  3、加快地方公车改革进度。地方政府应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根据本级实情在国家政策范围内,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公车改革方案,节约开支。

  4、加强监督力度,保障“三公”经费下降韧度。加大财政、监察、审计的监督检查力度。一是要充分关注“三公”经费的预算编报、预算调整、执行及预算效果情况,加强事前监督;二是关注“三公”经费的支出范围,对办公费、会议费、差旅费及其他支出要认真甄别,真实反映被检查单位“三公”经费的实际状况;三是从绩效的角度关注“三公”经费的使用是否必须,是否有利于职能履行,确保经费资金安全完整,提高效益。

  5、加大问责处理处罚力度,避免屡查屡犯。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违纪问题,要认真指出并提出建议。对发现的问题要认真问责,处理到人。让被检查单位和管理人员以法律和制度为行为指南。心中有禁忌,言行有约束,违规必受追究。

    “三公”经费公开的目的是让财政资金的使用在阳光下防腐,更好地彰显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古人云: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我们每个人都应当树立勤为本、俭养德的良好风尚。(九江县审计局 李湘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