鲲鹏展翅九万里——九江市决战工业主营业务收入万亿元
11月11日,九江市召开“推进新型工业化,决战工业一万亿”千人动员大会,由此拉开了“决战工业一万亿”的序幕。近日,记者驱车行走在昌九高速、长江岸边,一个个工业园、一家家厂矿企业里火热的生产、建设场面,让人切实感受到九江工业扑面而来的滚滚热浪。
九江市委、市政府认为,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三届七次全委会精神,全力做大九江,关键是做大经济总量,核心是做大工业总量。2012年,九江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为3006.9亿元,此后5年内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要净增近7000亿元,这个目标能实现吗?
“近4年来,九江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速为37.8%。我们以2012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数字为基数进行测算,到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实现1万亿元,年均增速只需27.17%,因此说我们的目标是有希望实现的。”九江市委书记殷美根坚定地说。
决战工业,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2009年以来,九江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虽然连续跨越了1000亿元、2000亿元、3000亿元三个台阶,但工业化率目前只有47.9%,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10多个百分点的差距。
工业兴,则九江兴;工业强,则九江强。为此,九江市委、市政府立足当前的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和发展条件,经过反复研究论证,广泛征求意见,提出了“举全市之力实施工业化核心战略,确保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三年翻一番,五年过万亿元’”的发展目标。
“九江有152公里的长江岸线,有一大批投资大、实力强、后劲足的重大工业项目落户沿江,工业发展势头强劲。同时,长江经济带建设、中部城市集群发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昌九一体化发展等机遇和政策叠加裂变,给九江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我们只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一定能把九江的工业做强,把九江做大。”九江市委副书记、代市长钟志生说。
近年来,该市先后引进了投资亿元以上的工业和基础设施项目近500个。目前,该市工业形成了石油化工、钢铁有色冶金、现代轻纺、电力新能源4大支柱产业,以及电子信息、非金属新材料、节能电器、绿色食品、先进制造5大优势产业。这些产业竞争力强,发展势头迅猛,到2017年主营业务收入有望突破8300亿元,加上其他产业,2017年该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就能超过1万亿元。
走产业升级、绿色发展之路
九江市在决战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万亿元的过程中,将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即做大总量与提升质量的关系、加快发展与保护环境的关系、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并重点抓好“六个大”,即:大规划引领、大园区承载、大产业支撑、大企业主导、大投入带动、大招商突破,走一条总量扩张的高速路、产业集聚的升级路和绿色发展之路。
该市规定,凡是环保不合格、环保整改措施不到位的,环保部门将启动“一票否决”。同时提高项目准入门槛,对不符合产业政策和功能区划、污染严重以及没有减排做支撑的项目一律不予审批,保护青山绿水。
在决战工业中,该市重点搞好“四个规划”,即产业规划、板块规划、园区规划和产能规划,重点打造沿江和昌九高速公路的“T”形产业带,让沿江工业挑大梁、沿路工业作支撑。同时,围绕建设“五个国家级工业园区”的目标,加快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推进产业集聚,形成一批主导产业明显、产业链完备、支撑发展作用显著的工业园区。此外,以九江石化、九江钢厂、亚东水泥、星火有机硅等重点企业为核心,通过技术改造及扩能升级,打造一批“千万级”、“百万级”和“十万级”的产业基地,重点构建1000万吨炼油、1000万吨钢铁、1000万千瓦电力装机、1000万台数码相机、3000万吨水泥、3000万部手机的生产能力等,促进产业聚集。永修县星火工业园目前已吸引了有机硅上下游高新技术企业51家,产业关联度达65.4%,园区企业现已开发产品10大系列100多种。去年,该县有机硅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5亿元,实现利税10.35亿元。
实行“六个一”工作机制,全力做大工业总量
主导产业是工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是产业优化升级的主力军。九江市在抓主导产业发展时,实行“六个一”工作机制,即一个产业一名领导、一个责任单位、一个研究团队、一支招商队伍、一套优惠政策、一张推进时间表。成立以市长为组长、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的“决战工业一万亿”领导小组,每个主导产业确定一名市级领导负责,直到目标任务实现为止;根据主导产业特点和发展需要,确定一个相关部门作为主导产业发展的责任单位,负责主导产业发展的具体事务、日常调度和协调推进;从有关部门选调优秀干部组建招商小分队,进行产业招商等。
该市建立工业发展专项资金逐年递增机制,市财政从今年起整合相关资金,安排1亿元工业发展基金,每年根据工业上交税金增长情况同步递增,通过投资补助、贷款贴息、以奖代补等奖励方式,重点用于支持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招商引资、沿江开发及工业考核考评奖励。同时,完善金融机构支持地方发展考核奖励办法,建立政银企对接合作机制,创新“银园保”、“财园信贷通”、“助保贷”等融资模式,切实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该市大力引导企业进行技改扩能,通过在“自己的骨头上长肉”做大企业,重点抓好中石化油品升级改造、蓝星星火一体化、华林特钢等技改扩能项目的建设。同时,引导中小企业走靠大联强的发展路子,在靠大联强中做强做大。另外,选择一批骨干企业、发展潜力大的企业,进行重点帮扶,力争到2017年培育出主营业务收入过100亿元的企业20户以上、过50亿元的企业10户以上、过10亿元的企业80户以上、过亿元的企业1000户以上。(来源:江西日报 荣君本报记者练炼何深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