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市大力推进“科技入园”工作纪实
恒盛科技园内,一家家科技企业风生水起;津晶科技城中,一个个创新项目节节生长。“科技企业加速器”马力十足,九江学院大学科技园“枝繁叶茂”,科技为工业经济插上腾飞的翅膀,九江处处涌动着创新创业的浪潮。
科技点亮生活,创新驱动发展。今年以来,我市聚力“科技入园”工作,服务园区产业升级,助推创新创业加速。预计今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加值分别达到1200亿元和300亿元,规模和增量位居全省第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达到25%以上;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绿色食品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00亿元,增长20%。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如何真正让科技落地“入园”,助推企业做大做强?这是发展工业经济必做之题。
九江开发区与中信证券通力合作,喜摘硕果:11月11日,盛祥电子在京举行挂牌敲钟仪式,成为我市挂牌“新三板”的本土企业。这正是我市落实科技入园有关政策,着力推动科技金融和知识产权服务升级的生动体现。
企业要发展,金融是支撑。为进一步推动“科技入园”工程,我市不断强化科技金融服务,制定《九江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资金管理办法》,在与银行合作搭建市级科技投融资平台的同时,引进中信证券、吉富创投、九鼎投资等多家金融机构,运用贴息贷款、资本运作、财园通、财企通等方式支持科技创新创业企业发展。积极落实科技政策服务。对各级认定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以及高新技术企业予以奖励,全市各级奖励经费超过3000万元。
与此同时,我市进一步深化知识产权服务,大力实施知识产权入园强企“个十百千”工程,全市实现专利消零的中小微企业1200家,九江开发区专利超千件,跻身全省园区三强;推进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共青城市被纳入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九江开发区被确定为江西省知识产权试点园区,目前正着手创建国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园区;建设专利交易孵化平台,九江学院大学科技园建立了科技成果和知识产权交易孵化平台,共青城市知识产权转移转化平台被认定为省级知识产权孵化交易平台;加大专利申请资助力度,发明专利资助提高到8000元/件,预计今年全市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突破3000件、1900件,同比分别增长54%、95%以上。
平台“兴园”“两创”方兴未艾
现如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九江风起云涌,一批市场化、专业化、网络化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和众创空间在我市悄然兴起,承载创业梦想,助推企业发展。
目前,加速器已进驻39家科技创新型企业,形成创新驱动发展的强大阵容。
众创空间共创好未来。九江开发区和共青城分别打造了微盟创客咖啡众创空间和APP产业孵化园,九江学院大学科技园和九江职业大学指尖云创空间活力无限,充分调动了各类创新主体特别是大学生群体的创业创新热情。其中,九江学院大学科技园已入驻68家企业,已成长为省级大学科技园,并设立种子基金100万元,点燃校园创业激情。
科技“强园”产业提速升级
当全球经济进入协作共生的时代,任何一地一企都不可能单枪匹马、单打独斗。唯有合纵连横、携手共进,才能走出一条快速发展的康庄大道。近年来,我市立足“科技入园”,积极打造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协同创新体等平台,加速产业发展升级。
我市积极支持、全力推动骨干企业与高校和科研单位对接合作,先后促成中船九江工业有限公司与中科大、星火有机硅厂与上海交大,中纺院共青分院与华达医用材料、赛得利等企业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目前,中船工业公司船舶装备和渝瑞实业山药产业2个联盟已成为省级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船舶装备产业联盟中,同方电子科技公司先后与清华大学、武汉大学、海军工程大学等协同开发卫星定位等40余项技术成果,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自2013年起,我市每年设立500万元的科技协同创新专项基金,扶持园区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所、上下游企业进行科技协同攻关,组建了10个科技协同创新体,累计投入1517万元实施40多个科技协同重大项目。今年,市政府和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九江中科鑫新材料有限公司携手合作,共同建立了九江鑫星科技创新中心,还促成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中纺院在共青城设立分院,依托共青城超群科技股份公司组建LED产业科技协同创新体。
近年来,我市着力培育高新技术园区和特色产业基地等创新平台,推动工业园实现由“园”到“区”的华丽转身,今年重点支持湖口县、武宁县、共青城市等地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并在湖口县启动市县共建高新区试点。目前,全市工业园区共建有国家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3个,省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3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创新研发平台71家;省、市级院士工作站17家。
时下的九江,科技创新早已是各园区肌体中最活跃的因子,成为做强工业的强大引擎。大展科技之翼,园区蓄势腾飞,九江新型工业化之路一定会越走越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