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庐山区:大堤安全的“守护者”

15.07.2016  14:12



文工,东升南堤排涝站附近出现了泡泉,你赶快过来。”7月11日早上6点钟,刚刚眯着的文学清被电话惊醒了。他二话不说,爬起来就赶往出现险情地点。类似这种场景,对文学清来说是家常便饭。

记者在大堤上见到文学清时,发现他又黑了,更瘦了,腿上和手上被杂草划出的伤痕清晰可见。这位有着丰富防汛经验的水利工程师,被当地村民亲切地唤称“文工”。

自入汛以来,他时刻关注辖区内的雨情、水情和汛情,早早地就把雨衣、套鞋、手电筒和换洗衣服放在了办公室,时刻做好冲锋一线的准备。 

作为东升堤、益公堤的防汛技术负责人,7月3日一大早,文学清就背起背包扎驻到新港镇杨家场村。“在防汛过程中,水利技术人员就是大坝‘医生’,既要对险情做综合的人力部署和调度,做到不浪费人力和物力,还要‘治疗’好险情。”文学清告诉记者,“俗话说‘小洞不补,大洞吃苦。’我们在巡堤的时候,是人在找险情,一定不能忽视任何一个小细节,等险情找到我们的时候就晚了,抢险不及时,就会造成大险,后果不堪设想。”已经59岁的他,有着年轻人的干劲和激情。不管狂风暴雨,还是烈日炎炎,他都会早中晚对东升堤、益公堤进行认真巡查,一个来回就是30多公里。每次巡堤,他都会到各个哨棚进行认真询问,教授巡堤要点。

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文学清的身影。7月8日晚,东升老堤出现一处泡泉,浑浊的水流一直在往外冒。文学清一边打电话向镇里汇报险情,一边迅速调动人力和物力组织抢险。他顾不得自己的身体,挽起裤脚就忙开了,分析险情,提出解决方案。“你们几个赶紧开倒渗沟、筑围堰,下层填充细砂卵石,上层用粗的砂卵石……”在他准确的指导下,险情得到控制,经过倒渗压浸后,清水缓缓流出,大家长长地舒了口气,处理完毕已是凌晨1点。刚刚回到村部驻地的文学清还是放心不下刚刚处理的险情,拿起电话再三询问有关情况。两个小时后,他干脆再次来到出现险情的地方,认真查看水流、颜色有无变化,确定安全后才放心离开。这时,天已经亮了。十多天来,东升堤段一共处理了大小泡泉几十处,在文学清的指导下,均化险为夷。

当下,88岁的父亲和85岁的母亲两位老人是文学清最放心不下的两个人。“妈妈在家突发脑梗昏迷,情况十分紧急。”7月6日,远在北京的姐姐打电话告诉文学清。以前在家的时候,文学清会天天去看望父母,陪他们聊聊天,尽一份孝心,可在防汛的关键时期,文学清担心大堤的安危,一直坚守在防汛一线。十多天来,他吃住在大堤上,从没离开过圩区。“我没能在身边陪伴他们,现在母亲天天打电话来询问防汛情况,叮嘱我注意身体,照顾好自己。”说起父母,文学清满脸愧疚,双眼也湿润了。

  “我是‘文工’的四徒弟,他是我们的偶像。”杨家场村1组小组长吴贻发笑着告诉记者。“1998年我就认识他了,他处置险情技术和敬业精神值得我们好好学习,以前碰到险情我们都会慌张,现在可以坦然处置。”吴贻发不自觉地竖起了大拇指。是防汛让村民与文学清结下了不解之缘,如今有四个人跟他学会了处理管涌、泡泉等险情。“‘文工’来了,我们很放心,也很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