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排山面千重翠——九江经开区全力助推工业增效升级纪实

27.10.2014  11:03

  龚晓军 黄 安 记者 练 炼

  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将2014年确定为“工业经济增效升级年”,集中精力抓工业、集中财力扶工业、集中要素促工业,确保实现电子电器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过200亿元,现代装备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过100亿元,新能源产业、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分别过80亿元,其他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40亿元。

  1至8月,该区经济发展保持两位数增长,园区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实现405.77亿元,财政收入14.98亿元,外贸出口创汇8.96亿美元,出口加工区排名由去年的全国第30位跃升至13位。

  产业集群,招大引强

  今年,总投资130亿元的北汽昌河汽车九江产业基地合作项目正式签约,成为开发区建区以来投资规模最大的单个项目,计划到2020年在九江基地实现整车50万辆和发动机60万台的年生产能力,全产业链实现销售收入500亿元。

  随着项目落地,借助于北汽集团营销网络优势和加大市场终端促销力度,“新昌河”今年呈现产销两旺的发展态势。1至9月,基地生产整车2.89万辆,同比增长316.64%;生产K系列发动机5.29万台,同比增长34.16%。

  为了做大做强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开发区大力开展产业招商,不断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形成产业集群。今年初,区主要领导率队赴辽阳引进了配套德国奔驰、宝马汽车的金兴汽车内饰件、华洋模具两个产业配套项目,金兴汽车内饰件项目达产达标后,每年可生产60万件汽车内饰件、60万套汽车坐椅;华洋模具项目建成后,每年可生产200套大型模具、50万套汽车内饰件,有力地提升产业配套能力。

  艾美特电器(深圳)有限公司今年与该区签约落户城西港区,设立年产量为2500万至3000万台的生产基地,还将在九江设立艾美特集团全国营销销售结算中心,未来预计年销售收入将达70亿元。

  项目建设,提质增效

  为促进开发区“工业经济增效升级年”活动扎实开展、重点工业建设项目提质增速,由区领导挂点推进24个重点在建工业项目,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快速推进项目建设。

  做强骨干企业,打造“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群,加快产业集聚,是该区推进工业提质增效的又一抓手。该区出台了《支持工业企业发展的暂行办法》,从支持企业进行产业升级和改造、品牌创建等八个方面给予政策资金扶持。今年又举办了由23家金融机构与38家重点企业参加的政银企对接会。区内42家中小企业获得“财源信贷通”1.64亿元信贷资金支持,有效解决了德福电子、盛祥电子等骨干企业的生产流动资金或项目二期建设资金。邀请中信证券高管开展新三板专题辅导活动,盛祥电子、江隆汽车消声器、美凯宝包装等一批中小企业有望挂牌新三板。

  体制机制,全力激活

  今年,该区着力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激活体制机制原动力。按照“小政府、大社会,小机构、大服务”的原则,积极探索“大部门制改革、扁平化管理、企业化服务”管理模式,优化完善管理运行机制,切实理顺区内区外、条块之间、管理服务的关系。全力推进行政服务国家级标准化试点工作,探索开发区审批制度改革新路子,实现“一个窗口受理、内部代办服务、网上并联审批、限时高效完成”的“一站式”高效服务,着力打造高效快捷的办事平台。深化公共服务领域改革,推进政府购买服务,积极探索“花钱买服务”市场化运作新机制。推动富和公司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抓好城投、企业债券发行工作;试行投资运营和回报补偿机制,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项目建设。以接轨上海自贸区为契机,加快推进九江综合保税区一期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做好申报工作。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随着沿江开放开发的深入推进,昌九一体化通关、上海自贸区监管服务制度创新复制、九江城西港实行启运港退税政策等一系列口岸查验改革的实施,为九江开发区依托城西港发展开放型经济注入强劲动力,该区“依港强工”的发展道路必将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