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长江大桥建设始末

11.12.2015  11:48

  □高雄

  九江长江大桥位于赣、鄂、皖三省交界的一段长江上,为双层式公路铁路两用桥,钢桁架结构。上层是汽车20级的4车道公路桥,桥长4460米,宽18米;下层为中载重的双线铁路桥,长7675.6米,比南京长江大桥还长900米,桥墩跨度216米,当时在世界同类桥梁中列第3位。该桥从1973年12月动工修建到1994年7月铁路桥开通,历经20余年,期间的往事值得记挂。

  1919年,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曾有过将九江建设成为“江西富省之唯一商埠……中国南北铁路之一中心”的构想。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在武汉接见铁道部大桥局负责人时也提出过“十跨长江”的构想。1959年7月,中共八届八中全会在庐山召开的期间,毛泽东到九江长江江面游泳时,对将来建造九江长江大桥表示了关切。1971年,交通部根据毛主席的战备思想,决定兴建九江长江大桥,以备战时之用。周恩来总理对九江长江大桥的建设也给予了极大的关怀,对建不建桥头堡作过明确指示:九江桥还是建桥头堡,以后的桥可以不建。对桥的钢梁造型也作过明确指示:不要老是“米”字型,换换别的形状。后来设计人员正是遵照周总理的指示把九江大桥钢梁改为三角形结构。

  1972年6月2日,交通部下达《九江长江大桥新建工程设计任务书》,要求本年准备,次年开工,1977年全部建成,总投资为2.5亿元。1974年国家计委、一建委批复交通部关于九江大桥的报告时,将完工日期改为1979年。1972年交通部批准建桥计划后,大桥局领导立即电令远在湖南石门澧水大桥工地的大桥设计队队长李嬴沧工程师回武汉,筹备九江长江大桥前期勘测设计工作。同年秋,由大桥局和地方政府联合组成九江长江大桥筹建小组,由当时江西省委副书记、革委会副主任白栋材同志担任组长。经过一年多的准备工作,选在1973年12月26日(毛主席诞辰日)那天正式动工兴建。整个工程任务由大桥局第二、五桥梁工程处负责,数千名建设人员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几年下来,他们付出了辛勤汗水,有的甚至付出了生命。

  九江长江大桥规划建设于“文革”时期,当时国民经济还很薄弱,建设资金十分紧张,建设速度比计划要慢很多。1978年底为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国家建委、计委、审计署、建设总行组织小组来九江大桥调查,指示要停建。大桥局坚决不同意停建,铁道部提出缓建,每年给800到1000万元用于试制材料。部分人马撤离九江桥工地至外地承建其它桥梁,九江大桥处于缓建状态。1984年,国家建设调整,合九、京九铁路建设计划推迟,九江大桥投资不足,国家计委又一次派来检查小组,指示立即下马。尽管铁道部一再说明如果下马将造成重大损失(已投入2亿多元),大桥局也多次据理力争,但是检查小组站在全国宏观角度来审视九江大桥建与停的利弊,最后还是决定停建。这样,九江大桥停工,大队人马撤走,只留少数人进行养护工作,每年养护经费只拨200万元。

  九江长江大桥的停建急坏了铁道部、大桥局和九江市有关领导到处奔走,希望恢复建设。恰逢其时,1984年12月12日,胡耀邦总书记来九江视察工作,九江市委主要领导认真汇报了九江大桥停建问题。次日,总书记乘坐“庐山”号游艇来到长江之中绕桥墩转了一周后对省市负责人说:“九江长江大桥牵涉到三个省的利益,三省都积极主张修。现在桥墩搞好了,已经花了两个多亿。我说,如果技术上过得了关,就留下铁路桥不修,先搞公路桥。”在谈到投资问题时,总书记说:“单靠国家投资投不起,你们可以四家(指湖北、安徽、江西、国家计委)分担嘛!国家出一点,你们各省也出一点。当然最好的办法是国家投资,不能投资就搞无息贷款。要把桥修宽一点,起码要能并排过四部汽车,要能走载重25吨的大型汽车。”

  九江市委、市政府根据总书记的指示,积极为大桥重新上马作准备。1985年6月,万绍芬当选为江西省委书记,8月她赴九江考察,特别对九江长江大桥和九江外贸港口两个项目作了认真调研并指示九江市政府尽快制定一个复建九江长江大桥的方案。1985年11月,九江市政府在北京邀请茅以升、钱伟长等著名桥梁和经济学专家99人组成专家顾问团来九江进行论证。九江市政府想以长江大桥为契机,引起国家对九江经济建设的重视。专家们则从历史的角度提出一个问题:九江在历史上是南北发展流通通道之一,为什么现代不能成为通道呢?关键的问题是缺少一座桥、一条南北大铁路。九江有长江这条黄金水道,地理位置很好,可以成为交通中心,物流中心,不但可以沟通整个江西的交通动脉,而且是第二条京广(指京九铁路)线上的中心枢纽,比武汉的位置还要好,武汉离沿海比九江远。

  专家论证会后,时任九江市委书记兼市长江国镇率领六位政府人员携带一大堆材料和《关于九江长江大桥建设问题汇报》来到北京,并会同在京开会的省委书记万绍芬等跑部委、访领导、找专家。经过省、市领导紧锣密鼓的活动,国务院有关部委的领导和专家对九江大桥达成了共识:一是要上;二是两用桥一起上。此后,万绍芬又多次向国务院分管交通的副总理万里(九江大桥就是当年他任铁道部长时计划兴建的)汇报,并希望他到江西、到九江视察指导。

  1986年11月27日下午6时,万里在万绍芬等陪同下乘专机从南昌飞抵九江。下飞机后,万里一行由九江市领导陪同驱车直赴九江长江大桥施工工地。次日上午,大桥指挥部准备了一艘游艇,万里等乘游艇来到长江中心的桥墩跟前,又绕桥墩一周,他边视察,边看图纸,还不时与身边人员交谈。万里亲眼看见自己十五年前批准的工程没有兴建起来,感慨万分,他自责地说:“我们是官僚主义呀,我要早点来就好了。这座桥不上损失更大,要克服困难,奋勇前进,坚持改革,加快发展。”他详细地询问了九江大桥剩下的工程还要多少钱?把梁架起来需要多少钢材,什么钢?江国镇一一作了汇报。当万绍芬汇报到国家一时拿不出钱来可以采取三省集资的办法解决一部分经费时,万里同志当即表示:国家计委、铁道部、交通部、江西、安徽、湖北几家共同努力,把剩下的工程做完,使南北交通早日多一条干线。万里同志回京后进一步指示九江大桥复建,这也为日后京九线的建成通车争取了时间。

  1987年4月4日,国家计委经国务院批准,发文决定恢复九江长江大桥建设。并采取集资和国家补助的办法,由国家计委、铁道部、交通部和江西、湖北、安徽三省共同集资1.5亿元用于正桥钢梁和公路面建设。后考虑到物价等因素,经铁道部批准调整投资为2.16亿元。当时江西省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筹集了3000万元给九江大桥,湖北、安徽各出1500万元。自此,工程队伍又从四面八方返回九江,九江大桥恢复建设。1989年4月12日山海关桥梁厂举行九江大桥钢梁生产开工典礼,同年11月10日,钢梁架设。1991年8月大桥指挥部委托早已调到中央工作的万绍芬同志请已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的万里同志为大桥题名。万里同志欣然提笔写下了“九江长江大桥”六个大字,如今这六个镏金大字悬刻在桥体上显得十分耀眼。1992年8月9日,整个钢梁架调完成、三大钢拱合龙。1993年1月公路桥建成通车,1994年7月铁路桥铺通。大桥全线通车,对加强南北交通运输,促进华东、中南经济建设、文化交流和旅游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九江长江大桥完全由我国自行设计、施工,材料全部国产,创造了中国桥梁史上的十多项第一,先后获得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铁道部科技进步特等奖、建桥新技术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如今,九江长江大桥正如千里京九、万里长江交汇处一颗璀璨明珠熠熠生辉。

让协商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培育‘赣事’好商量品牌,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政协新闻网
解决烦心事 笑迎高铁来
● 本报记者 熊灵 通讯员 曾志明 谢建春 政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