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书浩:假乞丐真敛财寄生虫生活没尊严

20.05.2015  18:09

  新媒称,衣衫破旧的中年男人,一手持麦克风、一手撑拐杖,闭目哀唱,身边女性同伴向周边乘客不断鞠躬乞讨……随着5月1日北京地铁正式实施“禁讨令”以来,这个景象在北京地铁上已大为减少,连著名的“乞丐村”也已人去屋空。(参考消息网5月19日)

  繁忙都市中,一面是行色匆匆,为生活、事业辛苦打拼的行人,一面是“老弱病残”衣着破烂伸手向人讨钱的乞丐,给还是不给,行乞者用他们可怜的眼神拷问着人们的善心,而在行乞者背后却是鲜为人知的秘密:很多乞丐靠可怜的外表博得人们同情,达到成功行乞的目的,他们收入不菲,薪水超过白领,过着富裕甚至奢侈的生活。

  真的是老天爷饿不死瞎家雀,使“乞丐”们也能过上好日子?现如今的“叫花子”们,行乞已不再是为了解决温饱的生存问题,而是演变为追求更好生活的职业手段。他们盘距在地铁、火车站以及繁华的商业区乞讨,他们卑贱的形象与实际的高收入之间形成了巨大反差,让人感到震惊,而他们的行为越来越多带有欺骗的性质,则暴露出他们社会寄生虫的本来面目,让人不耻。

  “行乞”是我国历史长期以来存在并延续下来的陋习,据传乞丐的由来:春秋时期,楚国人伍子胥因父亲被诬“谋反”,全家人被楚平王杀害,独有自己外出打猎逃过大难。伍子胥走投无路,欲过昭关到吴国去,此时昭关张贴伍子胥像,悬赏缉拿。伍子胥又急又愁,一夜之间须发全白了,面目全非,结果混过了关口,来到吴国都城苏州,这时已身无分文,只好吹奏随身携带的长箫,借以乞讨过活。乞讨中,恰遇吴国公子姬光,见伍子胥相貌不凡,口才出众,就领进宫中委以重任。苏州一带的花子,因伍子胥在这里要过饭,就尊称伍子胥为乞丐头。饥寒交迫,为环境形势所逼迫而沦为乞丐,使人同情,也情有可原,可是放弃人性尊严,好逸恶劳,赤裸裸的骗人钱财,将行乞当作职业,其行径就可谓是人渣了。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保障体制也在不断完善,体现在城乡居民低保制度中,包括家庭中有老弱病残而达不到政府规定当地最低生活标准的;完成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大学毕业一直没有找到工作的毕业生;因失业,暂时无法就业的人员,政府定期给这部门弱势群体发放低保补助金,而患病人员还可到当地民政部门申请爱心救助或者大病救助,强大的社保制度确保了“老弱病残”弱势群体的温饱生活,也为他们的生存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乞丐行乞既扰乱了社会的正常秩序,损害了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也影响了城市的形象,挑战了社会文明的底线;而严寒酷暑、刮风下雨等不良天气也会使行乞者自己的身体健康受到伤害。人活一世,草木一春,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在有限的生命里,堂堂正正做人,过有尊严的生活,应该是每个公民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和义不容辞的义务,虽然生活之路会充满艰辛,日子也许会过得平凡清苦,但笔者相信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救助下,在全社会的爱心援助下,乞丐等“老弱病残”弱势群体回归家庭,一样可以过得衣食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