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年“乡村教师”章征虎:我心比绿叶 常青守大山
利用暑假,章征虎正准备下学期的教学计划。
人民网南昌7月4日电 (肖成)从南昌湾里城区出发,沿着“九曲百折”的山间公路而上,到达相距22公里的牛岭小学,40余分钟的车程,“坐车的人既心惊又头晕”。然而,对于章征虎来说,这条路却熟悉的像自己站立的讲台一样。
章征虎是南昌市湾里区牛岭村牛岭小学的教师。1958年当地出生的他,从15岁就开始走上讲台,成为一名民办教师。章征虎说:“当时记得第一次走上讲台,既激动又开心,从学生到老师,这是一个多大的转变啊!”
牛岭村群山环绕,海拔800余米,是湾里区最边远、落后的山村之一,交通闭塞。然而闭塞的,不仅仅是交通,有时候是人的思想。章征虎告诉记者,村民中大部分是文盲,农活又较多,认为小孩子读书认识字就行了,对小孩子的关注也少。
章征虎清晰的记得,他曾经教过一个叫章国保的小孩,“非常调皮,有时候还顶撞老师,家长基本不管”,在他的悉心教导下,如今,章国保已读完高中,在省城南昌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有时候见到我,还会叫声老师,送点东西给我。”章征虎说。
1996年,章征虎从“民办”教师正式转为“公办”教师,待遇也随之提高。但是,当时的章征虎一心想出去闯闯,准备辞去教师。然而,当发现,除了他之外,几乎没有外来老师愿意教这些孩子后,心软的他没有迈开脚步,一留就留到现在,足足42年。
“乡村和城市最大差距就是信息闭塞”,章征虎说,在教育部门的指导下,他尽力让小孩能尽量多的接触外界的信息,和城里的小孩差距拉小。“我希望所有的孩子都不失学,有文化,能够走出大山,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章征虎说,这是他一直以来的愿望。
如今,章征虎的儿女早已搬迁出大山,但他选择继续留守,陪着村里日渐稀少的孩子,“只是有时候回县城家看看妻子和孩子们”。
章征虎说,随着城镇化的推进,村民进城打工,只留下一些相对贫困的家庭在这里生活,牛岭小学的规模也因此逐渐缩小,最后演变成教学点。目前,牛岭小学共有7个学生,两个老师,其中一个老师今年也退休。令章征虎最担忧的是:“再过两年我也要退休了,如果没有年轻的老师来接替我们,需要上学的孩子怎么办?”
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明确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实施乡村教师计划的责任主体,要将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情况纳入地方人民政府工作考核指标体系,加强考核和监督。在章征虎看来,这无疑是对乡村教育的极大利好。他说,希望政策能尽快落地,有更多年轻、有知识的教师来到乡村,为乡村教育的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
在章征虎门前,枣树、板栗树、桂花树、红豆杉郁郁葱葱。这些树都是章征虎几年之前种下的,如今,幼苗成小树,绿意盎然,给门前凭添了几分生气。“教书跟种树是一个道理,把根扎在这里,才能成长、回馈。”
“我可能真的老了,”望着不远处绵延起伏的大山,章征虎缓缓而坚定地说,但就算退休之后,我的心也像树上的绿叶一样,守着这片大山,守着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