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新建:乡村旅游优化发展需要转变六大理念

03.06.2016  20:57

  在推动乡村旅游优化发展,发挥“新动力”作用的过程中,有必要在乡村旅游发展的基本理念上做一些调整。


 第一,空间认知上,要完成从农村建设到乡村发展的理念转变。旅游的发展给农村带来了新的道路选择,让“乡村”以“乡村旅游”的方式再次跃入了人们的视线。只有从空间认识上真正弄清楚“乡村”和“农村”之间的差异,关注乡村这个空间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愉悦性、社会疗伤价值,赋予这个空间更多创新的可能,乡村旅游才能跳出对农业资源的依赖,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第二,文化把握上,完成从乡村文化到文化乡村的理念转变。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要明确,乡村文化的原真性不是静态的、固化的,而是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的一种客观呈现。真正决定包括乡村文化在内的各种原真性的是这片土地上的主人,而不是专家学者、政府官员。专家学者、政府官员需要做的是对文化的创新,提供专业的帮助和指导。


  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在挖掘传统乡村文化的同时,通过创意让乡村空间的文化更加丰富,在乡村建设和创客行动两者结合的过程中,给乡村带来更多的文化增量,通过对乡村文化内涵的赋予和增进,培育新的文化在乡村空间中发展,从而生长出一个文化乡村。


  第三,经济体系上,应完成从农业经济到乡村经济的理念转变。乡村不仅需要农业经济的提质增效,需要通过休闲、旅游等非农经济的发展来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乡村更需要立足于乡村空间开拓思路。在乡村这个大舞台上,拓展训练、高端会议、稻田酒店、主题民宿、农机展览、文人雅集、露天电影、先锋剧院、乡间民谣、乡村音乐、民间传承、养趣培训、播种收割、艺术创作等等都可以与乡村传统相得益彰。


  第四,发展理念上,应完成从消费乡村到乡村消费的理念转变。发展乡村旅游的根本是要为乡村发展找到新的道路,发展乡村消费。城市人希望有一个儿时、记忆中的乡村,去重温、回望、体验。而乡村人对乡村的期望是生态依然青山绿水、生活富足现代、邻里关系和谐的美丽乡村、魅力乡村。因此,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应让每一个乡村的居民都能够参与其中。只有这样,乡村消费才能落实到乡村人的消费上。乡村人的消费能力才能提高,消费选择才能多样,消费福利才能增进。城市与乡村才能在一个平等互见中联系、交往、融合,新型的乡村形态才能孕生,城乡一体化才是一个真正可以实现的蓝图。


  第五,治理模式上,应完成从村民自治到精英共治的理念转变。在乡村旅游发展的治理模式上,需要根据具体开发方式的差异,如“设施投资、项目建设”模式、“整村开发、全面启动”模式,有效推动外来精英与当地居民之间联合共治。一方面,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引导乡村成立旅游协会等相关组织,以便乡村居民通过组织的形式提高议事、谈判能力。另一方面,政府要转变思路和工作方式,不再代行当地居民的谈判权利;涉及当地居民所有权的交易与合作时,要构建“政府—投资者—当地居民组织”三方协商谈判机制。另外,在引进资本的过程中,如何有效处理这部分吸引物的所有权并实施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也是未来乡村旅游发展中外来资本与当地居民能否和谐相处的关键。


  第六,族群进化上,应完成从走出乡村到走进乡村的理念转变。怎样才能让更多的当地居民愿意留在乡村、从乡村流走的能人重新回到乡村,甚至让更多的城市人走进乡村?在这方面我国台湾地区民宿的发展可以提供一些借鉴。台湾地区民宿经营者中有很多城市人,这既包括原来从乡村出来的城市人群重新回到乡村,也包括原来在城市生活的人开始走进乡村。他们认为,这种走向乡村、发现自我、升华自我的做法更值得倡导,在为乡村更好地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也让自己能够更加心安理得地在健康环境中找到新的自我。

 

  编辑:严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