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榨油坊:渐行渐远的记忆

29.12.2014  19:46

  在芦溪县宣风镇里山村,至今还保存一间古老完好的手工榨油坊。这间榨油坊榨油沿用“烘焙、碾磨、上甑、过蒸、抟饼(打油包枯)、开榨等工序,加工工艺十分传统。

撞锤击楔是榨油坊唯一使用了现代机械的地方

  宣风镇地处山区,有茶树万余亩。每年霜降时节至翌年清明节的几个月里,乡亲们都会挑着自家选净晒干的茶籽来榨坊榨油。在上个世纪80年代前,宣风镇有上百处榨油坊,后来随着机械榨油的普及,如今还保留着手工工艺的作坊只有廖廖数家。

待茶籽收了“汗”,即用箩筐盛好冷却待辗

  12月22日,记者来到里山村榨油坊,目睹了手工榨油的全过程。简陋而古老的里山榨油坊,前临一涧溪水,背靠蓊郁的竹林。走近榨油坊,还没进门,就听到“开榨了!”的声音,整齐的号子伴随着屋顶的袅袅烟雾,回荡在村庄上空,给宁静的山村带来了生机。

炕焙好的茶籽冷却后倒入碾槽,在水车的欸乃声里,慢慢磨成粉。

  土墙青瓦的油坊,屋顶露光,四处透风,弥漫着蒸气。大厅里安放着釜甑、炉灶、木榨、稻草、铁箍,撞锤、油缸等泛着油亮光辉的榨油工具。榨房左边是辗房,炕焙好的茶子冷却后,被均匀地倒入碾槽,在水车欸乃声里,慢慢碾磨成粉。

辗磨好的茶麸盛在大木桶内,然后根据每次榨口所需要的量加入木甑蒸熟。

  今年将近60岁的易宜刚师傅在榨坊里主榨了20多年油。他介绍说,手工榨茶油是一门古老的民间工艺,操作流程细数有10多道工序,每个环节都是手工完成,而且都不能粗心大意,稍有不慎,就会少出油,甚至榨不出油。烘烤茶子的时候要恰好无水分又不能烤焦,碾磨的茶子粉要细,水蒸火候合适,压榨及时,功夫到位。

  木榨“腹腔”里的“油包枯”便被挤压得“大汗淋漓”,原本丰盈硕壮的身躯,顿时就“瘦身苗条”下来

  “用这种方法榨出来的茶油中不含芥酸和胆固醇,是真正的纯天然绿色食用油。但工艺复杂,费时费力。”易宜刚说,榨坊里一天到晚只能榨4次油,大约能榨六七百斤茶子,一年里能帮乡亲们生产茶油约1万公斤。

  金黄色的液体(即茶油)随之渗出,顺了木榨底部的凹槽汩汩地泄入榨下的接油桶里。

  “茶麸已经蒸好了”,蹲在灶前烧柴火的一位师傅说道,听到提醒,易宜刚赶紧把木甑里的茶麸,倒在垫着稻草的铁箍里的,再用脚踩实,包成饼状。之后将茶饼一一嵌进榨床,准备就绪后,便开始使用机械挤压茶饼。撞锤击楔是榨油坊唯一使用了现代机械的地方,木榨“腹腔”里的“油包枯”在巨大的压力下“大汗淋漓”,原本丰盈硕壮的身躯,顿时就“瘦身苗条”下来,从厚变薄,金黄色的茶油随即渗出,顺着木槽汩汩流往瓦钵。

水车带动辗盘

  “手工榨油全程得靠人力来完成,效率低,非常辛苦,现在年轻人已经没人来学习这项流传数百年的技艺了。”易宜刚感叹道。随着社会的发展,手工榨油工艺和榨油设施已经很难看见,不久的将来,或许只留存于人们的记忆中。(记者李桂东文/摄)

赣州首开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直通车
  (记者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日9时30分,上饶之窗
江西今年建设设施蔬菜35万亩
  宁都讯(记者梁健、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上饶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