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制约乡镇财政涉农资金“中枢环节”探讨完善对策

15.06.2014  20:56

   

随着惠农强农政策不断出台,国家对乡镇涉农财政资金的投入也不断增大,对推动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改善农村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从近年来的经济责任审计和专项调查来看,涉农资金“中枢环节”存在一些滞后的制约因素,与惠民生促变革的运行环境不适应,亟待进一步加以理顺。

                 存在的问题  

资金涉及的链级多,管理效率低。纵向链级方面,从部委到省、市、到县、乡、到村组、农户,经过若干链级;横向链级方面,管理“婆家”多,权力交叉,职能重叠。由于链级多和跨度长,导致了资金的管理效率低下。同时由于乡镇涉农财政资金项目缺乏统一管理调度,分配使用上部门权力过于集中,资金项目的安排随意性大,使一些乡镇攻关跑项目,助长了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滋生。

资金发放过程中透明度不高。审计中发现一些乡镇涉农补助资金发放花名册的公示情况不够清晰、不够完整,老百姓不晓得自已该拿多少钱,不知道什么时候打卡,也没及时去信用社取钱。同时,在给农户打卡时,摘要栏中没有明确注明类别,部分信用社在涉农资金打卡发放时只笼统地标注“财补”,没有注明是什么资金,从存折上看不明白财政到底给的是什么钱。以上操作过程中为一些经办人和营业网点延压资金甚至挪用提供了温床。

    资金监管法规滞后,问责不力。由于乡镇涉农财政资金在管理使用中存在诸多复杂问题,特别是由行政行为造成的问题,如决策失误,管理不到位等,要问责,说起来容易,落实起来难。又如资金配套、前期费用等方面的投入导致基层政府经费更趋紧张,财力后续不足的地方不得不迫拆东墙补西墙保运行。对一些涉农资金的违纪违法的查处,可能影响到上级主管部门,由于担心在项目安排、资金分配方面受到上级的制裁,有的地方监管部门在问责时,不得不从宽、从轻处理了事。

                   完善的对策

理顺资金运行与监管机制。为提高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建议建立涉农专项资金安排通报联席制度,强化各级政府及监督部门的监管职责,让各级政府尤其是乡镇一级政府主动担当涉农的监管责任。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各级政府主动介入涉农资金(项目)的监管,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各级政府解决问题的积极性,提高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同时应科学合理决策乡镇涉农财政资金的投放,对于情况不明,把握不大的项目要特别慎重,尽量避免决策失误,有效引导基层走出找关系、跑项目的误区,多给乡镇在项目资金上的自主权。对于涉农财政项目资金的投放。建议减少和取消县乡两级政府的项目配套资金,从而减轻基层政府的财政压力,避免县乡两级弄虚作假、截留挪用乡镇涉农财政资金的现象。

推进涉农项目阳光操作。应进一步加大公示力度,定期公开涉农项目资金,将其纳入政务公开的范畴,自觉接受社会的监督,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要在总结现行的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的基础上,探索乡镇涉农财政资金管理使用新的信息公开方式。可通过政府门户网站、部门网页等,把乡镇涉农财政资金的资金流程、分配过程和发放过程全面公开,把资金的安排、项目规划审批、政策规定等内容向社会公布,使乡镇涉农财政资金更加透明阳光,也能有效规范主管部门的项目运作,降低其随意性,最大限度地让群众感受到政府的温暖。

     强化工作问责制。将涉农资金管理使用纳入各级政府绩效考核,充分发挥地方各级政府监管涉农资金的积极性、主动性。与此同时,相关职能部门要充分发挥监督作用,动态跟踪,确保每一个项目每一笔钱都不遗漏,确保党的支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审计、财政部门要从乡镇涉农财政资金分配拨付的源头查起,逐级核查资金使用的相关单位和个人,同时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委托内控组织进行查证,填补乡镇涉农财政资金监管的“空白”。(吉安市审计局  李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