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展、陈列展 江西各地共忆抗战烽火岁月

01.09.2015  09:19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之际,我省各地开展了多种主题纪念活动,追忆战争烽火岁月、先烈民族大义。陈列展上,老战士亲述,教育下一代不忘历史;书法展上,大家挥毫,满腔激情倾注笔端;微信微博,网民积极互动,献花留言真诚缅怀。文艺会演、书画摄影、抗战电影……无不印证中国抗战的峥嵘岁月和光辉历史,进一步激发了市民的爱国爱家情怀。

  纪念活动

  南昌

  听新四军老战士现场讲史

  一张张生动的历史图片、一件件有着历史印记的文物和文献,都在述说着70年前,一批批热血英雄在赣鄱大地上的战斗传奇。8月31日,在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陈列馆开展的江西(南昌)人民抗日战争史迹展上,6位新四军老战士代表及部队官兵、学生代表共300余人一起重温了这段峥嵘岁月。

  在陈列馆内,抗战老兵葛华在一件历史年代久远的背包史迹实物玻璃窗前停下了脚步。“在那个年代这个都是装重要的资料和一些情报”,作为中国抗日战争中对日寇最后一战的亲历者之一,86岁抗战老兵葛华向现场的学生娓娓叙述了当年那段历史。葛华表示,“我要把亲眼看到的、亲身经历的告诉他们,让他们年轻一代铭记历史,勿忘国耻,珍惜和平。”

  89岁抗战老兵马维忠也向大家回忆起抗战的经历。1945年,马维忠所在的特务团负责攻击敌人重兵把守的淮阴南门。由于敌人据城固守且装备精良,战斗十分激烈,攻城的新四军伤亡惨重。“当时我们有7个团共计2500多人攻城,把淮阴打下来时,剩下不到700人,巨大的牺牲最终换来了辉煌的胜利。”马维忠说:“希望后人能记住革命先烈做出的重大牺牲,不忘国耻,建设自己的国家,让祖国真正强大起来。”

  今年74岁的郑子龙得知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陈列馆要举办抗战展后,当即联系馆方,拿出一把珍藏多年的抗日将领指挥刀进行展览。

  “这把军刀是我爷爷留下来的,是军队高级将领佩戴的,刀长94厘米,刀鞘含有白金成分,当年只铸造了100把。”郑子龙对记者说道,他一直珍藏着这把军刀,今天拿出来展览,就是想让更多人了解先辈们英勇抗击日寇的历史。(记者赵婉露)

  景德镇

  书画摄影言志

  8月28日,由景德镇市政府机关老年体协、老年科学学会举办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书画、摄影作品展,《满江红》、《和平万岁》、《黄河大合唱》等一幅幅主题鲜明的作品,吸引了许多人的目光。 (记者王景萍)

  遂川

  微博微信缅怀

  近日,遂川县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组织“百部抗战题材影片”进农村、社区、企业、学校;开展“寻访抗战老兵——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活动;在网页上献花留言,微博、微信缅怀先烈,还编制了一批适合新媒体传播的图片、微视频等进行推广,组织网民进行交流互动。 (朱兰华、记者王景萍)

  靖安

  百首诗词展出

  8月31日,靖安县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诗词书法作品展在该县影剧院开展。此次展出近百首诗词作品,展览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为主题。 (记者陈国菊)

  樟树

  真情演唱追忆

  8月29日,一场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真情演唱”为主题巡回演出在樟树政府大院篮球场举行,28位来自民间业余歌唱爱好者组成的演出团用真情演唱,追忆了中国抗战的峥嵘岁月和光辉历史。 (记者陈国菊)

  安福

  抗战电影热映

  8月31日,在安福县影剧院,尽管已是第6次放映抗战电影《百团大战》,但仍有不少观众前来观看。据该影剧院负责人介绍,观众除了干部职工外,还有不少学生。为了让更多人观看到这一影片,接下来该影剧院还会开展送电影下乡活动。 (记者彭晓华)

  萍乡

  书法挥毫寄语

  8月31日,萍乡市举行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型书法笔会。来自全市各行各业的104位书法家及书法爱好者挥毫泼墨写下心中的话语: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警示未来……笔会上,主办方还组织53位书法家共同书写了一幅百米长卷,被萍乡博物馆当场予以珍藏。 (记者李桂明)

  新余

  抗日烽火图展

  8月29日,“新余抗日烽火”主题图片展在新余抱石步行街举行,吸引许多市民驻足观看。主题图片展还将组织到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学校巡展,持续到9月4日结束。 (记者何琪)

  抗战故事

  侵华日军新闻战大本营在九江

  日本侵华时,有一大批随军记者来到中国,随部队在各个战场及中国沦陷区进行采访,把日军的战况及日军占领地的消息,传到日本国内的媒体,这是日军侵华时的新闻战。而当时侵华日军新闻战的大本营,就设在九江。九江市文史工作者石炎鑫等人经过多年搜集整理,挖掘出了一批侵华日军在九江进行新闻战的翔实史料。

  记者曹诚平文/图

  九江战地分社对所有新闻稿进行筛选

  据介绍,当时日本主要新闻媒体全部隶属军部统辖。一篇新闻稿件要传回日本,必须经历复杂的流程。侵华日军在上海设立稿件处理站,在九江设立战地分社,规定的发稿程序是:在中国境内任何地方的一线记者采访组稿后,用无线电机将新闻稿拍发至九江战地分社,由九江战地分社再转拍给上海站;上海站接到稿件后,用打字机将稿件打成罗马文,拿到国际电台转发至东京;东京收到稿件后,再译成日文,转发给各个媒体刊发。任何一线记者个人均不得将稿件直接发至上海或东京,他们发送稿件的第一站,必须是九江战地分社。

  因各地来稿都集中在九江,来稿又必须件件审阅,工作量很大,因此九江战地分社人员很多,机构庞大。

  日本随军记者以报喜为主

  依托军部的支持与帮扶,日军侵华的战时新闻做到了非常快捷。依靠两机(无线电机+飞机),把日本侵略军在中国战场的情况,及时发送到国内。 但是,由军部控制的媒体,都是以报喜为多,这是因为他们想用“胜利”的消息来提振士气,鼓舞民心。

  日军进攻武汉,中国军队在武器装备极其低下的情况下,凭保家卫国的一腔热血,顽强抵抗,前期日军伤亡极其惨重,但是出现在日本国内的新闻报道却是“日军节节胜利”。当日军攻陷武汉后,第二天,日本国内三大媒体就同时曝出这一特大“喜讯”。这种用杀戮换来的狂欢,只有留待后人特别是日本国内深刻反思了。

  当然,对于特别重大的凶讯噩耗,日本国内也会给予报道,而且还很快,体现了新闻的“快、新”特点,不过这类新闻大都是以“怀念”的方式进行报道的,所起的作用同样是激起日本军民对中国人的仇恨。例如,1938年9月3日,在庐山秀峰,日军联队长饭塚国五郎大佐被中国军队击毙,第二天,在日本国内就以号外的形式予以报道。

  日军新闻报道成为侵华铁证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慑于世界反法西斯浪潮的压力,宣布无条件投降,至此,作为侵华日军舆论战工具的九江战地分社也走到了尽头。在8月15日至9月3日期间,日本军部对各新闻单位下令,“必须将战争见证的资料全部烧毁”。但是,也有一些日本传媒人违抗了这一命令。例如,每日新闻社大阪总部就没有执行这一命令,他们将战时所有的照片秘密保存下来,这是日本新闻社中唯一保存下来的一套战时图片史料。1998年,每日新闻社将这些图片史料编辑成册,以《“不许可”写真集》为名公开出版,共两大册,向世人公布了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及世界人民所犯下的滔天罪行。今天,这些由日军自己采写的新闻稿件,恰恰成了日军自己侵华的铁证。

赣州首开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直通车
  (记者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日9时30分,上饶之窗
江西今年建设设施蔬菜35万亩
  宁都讯(记者梁健、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上饶之窗
江西金融机构全力支持经济复苏
  (记者刘佳惠子)6月30日,上饶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