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来了!华夏笔都江西文港毛笔遭遇“垄断”?

04.12.2014  11:36

  今年8月,南昌进贤县文港镇的毛笔制作通过文化部审批,是2014年全国唯一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毛笔传承技艺。而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已对学生学习硬笔和毛笔字提出了目标要求。

  然而,这些好消息现在却无法让文港人有更多的欣喜。用他们的话来说,正在遭遇一场前所未有的“入侵”。

  文港文化用品商场

   外来公司“垄断”文港毛笔市场?

  12月2日是农历十一,也是文港“当集”的日子(每逢农历一、四、七,文港笔贩的一种“赶集”形式)。11时,记者来到镇上的文港文化用品商场(当地人称“皮毛市场”)却发现,这里没了以往的人声鼎沸,许多摊位空荡荡,摊贩们也显得无精打采……这一切的源头,在于一个名为“北京树人文化公司”(以下简称“树人公司”)的外地企业。

  从业20多年的笔贩罗师傅告诉记者,今年3月起,树人公司进入文港毛笔市场,开始了扩张的道路。“原本听说是‘招商引资’来的,要在本地投十几个亿,我们还挺高兴,结果‘坑’大了。”罗师傅断言,树人公司是来“搞垄断”的。据介绍,毛头(毛笔头)是毛笔的精髓、核心,文港毛头的原材料一般来源于江浙一带的优质羊毛、马毛、猪尾等。树人公司入驻文港后,不仅以高价包下了大量本地材料商的存货,还和江浙的供销商签了大笔订单,造成文港本地企业原料“吃紧”。

  “另外,这家公司还大量招募文港笔匠,签合同成为笔匠的唯一客户,即5年内不允许签约笔匠订制其他客户的毛头,做完该公司订单后,多余的毛头也不能进入市场,只能留着,来年继续提供给树人公司。”罗师傅称,树人公司至少签走了文港一半的制笔匠人,文港本地企业工人流失严重。“就拿我家来说,本来有30多个工人做笔,现在至少走了一半,往年卖笔收入有二三十万,今年也要缩减一半。”他担心,长久下去,文港毛笔从业者迟早会无人可用、无笔可做,一些个体商户也面临着破产风险。

   商户:货源被掐住 担心“鳄鱼吃小鱼

  采访中,不少笔贩听说记者到来,陆陆续续集中起来“诉苦”。

  “文港是华夏笔都,几乎家家户户都做毛笔,全国70%以上的毛笔产自文港,就连著名的湖笔,也大部分在文港订制。树人公司一来,疯狂收购原材料,并挖走了一部分毛笔工人,市场一下子乱了。”笔商章先生说。

  据笔贩们介绍,树人公司跟一部分技艺档次中低的笔头工人签了合同,让工人们按照公司的统一标准制作毛头。“存货最多卖1-2个月。”章先生焦躁地说,“那些手艺好的笔匠,连材料都买不到了,后果是,要么给树人公司打工,要么放弃做毛笔。

  记者了解到,由于是纯手工的家庭作业,文港始终未能形成较大的龙头企业。此次,大企业一闯入市场,商户们就担心,货源被掐住后,他们这样的“小鱼”会被树人这条“鳄鱼”吃掉。届时,文港两万多毛笔从业者可能都要失业。

   匠人:原材料价格飙升 忧心技艺难传承

  周奇祥制笔40余年,是当地口碑颇好的一名老笔匠。2日中午,记者来到他的工作室看到,各种颜色的羊毫、狼毫等原材料成串悬挂在屋子四周。可是,周老说:“原料已经不多了。

  年初,树人公司约谈了当地的知名笔匠,周老是其中之一。“我瞧着他们的样笔,品质太简单了,没有答应合作。

  记者了解到,目前,文港大多数匠人做毛笔都是采用最传统的手工制法。别看毛头小小一撮,却凝聚着作者的心血。“就拿最普通、最常用的羊毛来说,从分拣羊毛、漂洗、石灰消毒、脱脂到整理成型,有160多道工序。”周老指出,一个熟练工8小时能做50支毛笔,而市场价总共才300元。

  这精雕细琢的传统工艺恰恰难以与现代机械作业抗衡。由于上游大量原材料被订走,文港市场现有的原材料价格直线上涨:羊毛已从100元/斤涨到300元/斤,马毛也翻倍了。矛盾的是,在市场竞争下,制笔成本上升了,笔价不能抬高,导致利润一次又一次地被压缩。

  周老说,明年他就没材料做笔了,万一做不下去,像他这样的老匠人,也很难愿意去给树人公司打工,这门传统手艺,或许面临着失传的风险……

   制笔人:签了两份合同 感觉被“”住

  遇到毛笔手工制作者王阿姨时,她正提着两袋毛笔前往树人公司。“卖给公司,短毫0.85元/支,长毫1.1元/支,赚不到多少,跟原先也没什么区别。”王阿姨告诉记者,她已经和树人公司签了第二份合同,而恰恰是这份合同,把不少匠人都“”住了。

  王阿姨称,在首份合同上,该公司支付一定的定金和原料给做笔人,做笔人每年提供规定数量的毛头给公司,多做的毛笔不能流入市场;并且,该公司要求毛头占原材料价格的35%,毁约者直接返还定金。“后来,包括我在内的很多匠人,都认为一年可以多接些订单,就跟公司签了第二份合同。

  然而,这份合同的内容有了变化。“毛头必须占原材料价格的45%~50%,毁约者返还两倍定金。”这意味着,制笔人的利润进一步被压缩。

   分析

   企业囤货 意在“毛笔进校园”商机?

  文港毛笔技艺传承千年,改革开放之后,毛笔业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缘何远在北京的树人公司,会忽然进入文港市场,引起一场商户斥之为“垄断”的纷争?

  章先生分析,这很可能是因为教育部近年印发了《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各地从2013年春季学期起将书法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体系,学生分年龄、分阶段修习硬笔和毛笔书法。“我们估计,树人方面掌握了政策的一些新动态,于是抢先入驻国内著名的毛笔市场,大量囤货,方便来年政策正式实施时抢占市场。”笔商们表示,文港并非树人入驻的首个地方,“他们在江苏江都、浙江善琏等知名毛笔产地也有类似事件,如今在文港又故技重施。听镇上在树人公司打工的人说,目前树人订制或收购的文港毛笔,一支都没有卖出去,都在仓库里囤着。

  当日15时30分,记者来到树人公司。办公室一位周姓工作人员表示,公司领导不在,记者未预约,不接受任何采访,等领导回来,会就此进行汇报。不过,直至3日记者发稿时,仍未接到该公司的电话。

   诉求

   欢迎公平竞争 但不能扰乱市场

  采访中,记者注意到,受访商户主要有两类观点:一种是要求把树人公司赶出本地市场,否则将对文港及文港在外的生意人造成极大的冲击;另一种是,树人公司作为招商引资进来的大企业,如果能切实落地本地市场,这对没有龙头企业引领的文港毛笔业也是一个契机,有助于规范尚无生产标准的毛笔市场,提高毛笔质量。

  不过,无论持哪类观点,商户们都坚持“一定要公平竞争”,不能以“发展”之名行“垄断”之实,不能损害文港毛笔传统文化,更不能控制毛笔工人和买断原材料。“文港人做毛笔1000多年,如果因为这件事让一些传世毛笔制作技艺失传了,是很悲哀的。”周奇祥如是说。

   说法

   大企业入驻 有利于统一制造标准

  带着文港笔商们的质疑,记者又来到文港镇政府了解情况。

  文港镇党委书记晁兴华说,北京树人公司的另一重身份是北京仁爱研究所,这是一家国家教委批准的具有开发、发行教材资质的文具公司。2013年起,国家推行‘书法进课堂’,树人公司瞄准了这一商机,以中小学为销售前景,涉足了毛笔、砚台等多个传统文具领域,文港也是其中之一。再加上文港毛笔市场近年来日益壮大,承接了全国70%以上的毛笔销售和订制,毛笔的市场份额也越来越大,但纯手工制作的现状又局限了产量,供小于求的情况凸显。“截至目前,我们国家还没研发出机械化生产毛笔的技术,所以,当树人携巨资进入文港时,我们政府是持谨慎欢迎态度的。

  晁兴华分析,和许多传统产业一样,文港毛笔也面临着产业提升的问题,如后继无人、产业创新等,但最缺乏的莫过于生产标准。树人的入驻,一方面让一些原本做中低档毛笔的匠人,按照公司规定较为统一的标准制作毛笔,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文港毛笔的质量,也有利于统一文港毛笔的制造标准,将来更好地让学生们使用;另一方面,企业高于市场价的薪酬也吸引了更多文港人投身毛笔制造业。“树人来后,文港做毛笔头的人有一定增加。”晁兴华说。

  不过,晁兴华也认为,企业要扩张,必须考虑文港毛笔生产特点,有序扩张。“现在的问题就是,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与本地传统企业产生了矛盾,也引发了部分本地商户的恐慌心理。”副镇长舒国华称,近几个月,由于商户受到的影响越来越大,不断有人向政府反映,政府也就此和企业进行了沟通。可是,树人公司强调合法经营,政府也不能干预。而且,虽然文港人质疑树人公司“垄断”,但至今没有明确证据可以证实该公司的行为是否构成“垄断”。

   对策

   成立毛笔协会 保护传统文化

  针对现状,文港镇政府推出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副镇长梅和平称,政府已组织干部采用上户走访、短信、微信平台,通过教育消除老百姓恐慌心理,同时了解与树人公司签合同的工人情况。另外,由政府牵头成立、商户由下而上选举,成立毛笔协会,引导广大文港毛笔从业者,用自己的力量、合法的手段,来保护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