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贻恕:事业单位打破终身制利于人事造血

01.07.2014  12:26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铁饭碗”即将全面打破。我国《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明天实施。省人社厅昨日发布了关于条例的解读,指出条例实施后最大的转变是将事业单位与职工确定为“合同关系”,下狠招打破终身制,实现人员能进能出。(6月30日《广州日报》)

  以前,进入事业单位有编职,意味着手中捧着金钵,奉命做事拿供奉。不管做得好与坏多与少,也不管勤与懒、聪明与笨拙,只要能进去,国家就养着你。这是一份多么让人眼红的工作,就像“大锅饭”一样,做多做少都有得吃。因为这种制度,让很多人养成了好逸恶劳、做事拖拉、应付了事、表面功夫等恶习。更恶劣的现象是,某些人利用职务之便,为亲戚朋友某职位,还有人用金钱买“入场券”。

  签约制,将彻底摧毁那些“寄生虫”的黄粱美梦,让他们从宿主身上清除。打破终身制将意味着事业单位的员工跟企业员工一样,多劳多得,付出多少就该得到多少。一方面可以为事业单位更换新鲜血液,改变原本死气沉沉的气氛、高高在上的形象、固步自封等陋习。让更多年轻人,有知识有文化的人能够大展拳脚,为国家为社会创造更高的价值。

  打破终身制,不管是从眼前看还是从长远发展考虑,都是极其有利于单位、国家经济进步的。传统的体制日益显现出缺点的同时,能够及时改变管理机制、条例,才能让单位、企业适应新的环境,长久焕发活力。签约制,是一种大势所趋的现象,要想事业单位与时俱进,就必须去除他们的官架子、“终身梦”。让他们清晰的感觉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危机感与压迫感,在人才济济的市场中竞争,才会思考前进。

  无论终身制还是签约制,不管何时何地,加强对领导管理和监督是一个单位、企业得到发展的前提。在全面放开的事业单位,作为一个领导者不可再像以往,国家安排多少做多少,应该将思维放到谋求发展的最前端。一个都不懂得如何去带领手下,也没有一点危机感的领导,如何能够带领手下在这个企业化、市场化的社会竞争。

  事业单位打破终身制的大改革,可以说是一个壮举,于官于民于国都有利。清除了原有的腐败,又为国家的重要部门注入了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