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全面深化改革”系列二十二:以项目为抓手,扎实推进国际化办学改革

08.04.2014  17:20

      编者按:2014年是我校全面深化改革年,全年将以深入学习和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精神为契机,紧扣人才培养这一核心任务,以内涵建设、创新发展为着力点,全面启动18项改革,为把我校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财经大学、实现“百年名校”江财梦而努力奋斗。

      新闻网推出学校“全面深化改革”系列专栏,对本年度校属各单位全面深化改革之举展开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项目是工作的第一抓手”,工作项目化,项目常态化,抓住了项目就抓住了工作根本。在深入推进学校国际化办学机制体制改革过程中,国际处坚持“以项目为抓手”的工作主线,围绕学校国际化办学机制改革的五个重要方面,选择了若干个重点项目,通过抓过程、抓推进、抓落实,力争把项目抓出成效,切实推进学校的国际化办学。

        教师出国(境)研修项目:提升师资队伍国际化水平

      师资国际化水平是衡量学校国际化的重要指标,是学校国际化办学的根本保证。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校师资国际化水平约13%,与高水平大学(教师中具有一年以上海外学习经历的比例一般为30%以上)相比,还存在不少的差距。为此,学校在2013年成功获批成为国家留基委“青骨项目”实施院校,每年可以安排10名教师赴国外高校研修。国际合作与交流处作为“青骨项目”的具体承办部门,积极做好项目的宣传和选派工作,目前2014年第一批“青骨项目”人选已经产生。此外,国际处还积极鼓励相关教师申报国家留基委面上项目和地方项目,邀请省教育厅国际处相关人员来校就国家留基委项目申报进行指导。学校2014年公派访学(研修)计划也正式下文,预计将有35位教师在2014年出国访学研修,国际处将积极协助相关老师办理派出手续,力争成行率有较大提高。
      出国留学和来华留学项目:提升学生国际化水平
学生国际化不仅体现在越来越多的江财学子“走出去”,也要反映在江财校园里有更多的留学生“招进来”。为此,在提升学生国际化程度方面,我们一方面积极畅通学生出国学习与交流的渠道,在做好已有学生出国交换、自费留学等项目的同时,积极开拓新的高端合作院校,启动学生国外暑期游学项目和海外实习项目,为学生在校期间有更多机会出国学习体验创造条件。同时在充分利用国家政府奖学金和地方政府奖学金的基础上,通过设立留学江财奖学金、开拓留学生招生渠道等方式,努力吸引更多优秀的海外学生来校就读,扩大来华留学生规模。目前,学校已批准5月份派出3个赴境外参展团,并通过了来华留学奖学金分配方案,为留学生招生提供了保障条件,力争我校2014年来华留学规模突破百人。
      全英文专业建设项目:提升课程国际化水平
      专业与课程是教育教学的主要阵地,是教育国际化的载体。如果我们不能开设出若干个有品牌的英文专业,势必影响到学校留学生教育规模和层次的提升。为此,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未雨绸缪,积极鼓励条件成熟的学院推进全英文专业建设,并以此为突破口,推进学院的国际化办学。目前,国际经贸学院、信息管理学院等学院已经启动了全英文专业建设事宜,并取得了一定进展。由国际处牵头负责的课程教学大纲翻译工作,在2013年完成6门课程大纲翻译的基础上,计划于2014年继续完成6门课程大纲的翻译工作。此外,国际处还积极为学院引入境外合作办学项目牵线搭桥,目前软通学院与芬兰奥卢大学的“软件工厂”和合作办学项目、旅城学院与美国北亚利桑那大学的合作项目都在紧锣密鼓的洽谈中。
    国际学术会议项目:提升科研国际化水平
      科研合作是大学国际化至关重要的因素,也是推进大学国际化进程的突破口。科研国际化的载体主要体现在高端国际学术会议资助项目、国际性专业学会/机构任职项目、优秀国际学术论文等项目,为鼓励和资助教师和科研人员参加重要国际性学术会议,学校专门设立了国际学术交流经费30万元。国际处一方面积极为相关学院(科研机构)承办国际学术会议做好申报审批手续的服务,目前由规制与竞争研究中心承办的“机制设计与产业组织国际研讨会”已经完成了审批;另一方面通过简化流程、加大宣传,向广大教师告知学校相关资助政策,为教师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提供便利。
      英文网站建设项目:完善学校国际化基础条件
      校院英文网站、英文校情介绍片、英文画册等是向世界展示我校形象的重要媒体,也是保障学校国际化办学顺利推进的重要基础设施。2013年学校英文网站改版完毕,25个学院(科研机构)开通了各自的院级英文网站。2014年,由国际处负责管理的校级英文网站将着力在丰富网站内容、提高新闻更新时效性等方面下功夫。同时会同宣传部等部门进一步推动院级英文网站建设,切实按照《学校工作报告》的要求,督促“开通各教学学院和部分科研机构英文网站”,充分发挥校院英文网站在推进学校国际化办学中的作用。(文/国际合作与交流处 龚美君  编辑/孙爱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