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离不弃再干二十年——大桥界源小学卢德言老师

17.04.2014  19:15

  慷慨解囊助学36载,没有请过一天假,
  独守偏远山区学校22年,自力更生,
  2002年妻子住院手术没有耽误一天课,
  2006年儿子高考没有陪同、上大学没有送,
  2012年住了一辈子的土坯房塌了,没有麻烦学校一天,
  界源小学任何一个在校生的家庭住址、家庭情况都了如指掌。
  ……
  这就是他——大桥界源小学教师卢德言,不求升官发财,但求学生顺利求学,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一丝不苟的工作是他一生的行为准则。

  一、与家长打成一片,不让一个孩子失学
  卢老师是一个贫困家庭出生的人,深深体会贫困孩子的艰辛。从教36年,一直有个心愿,就是想方设法不让村子里任何一个适龄儿童失学。有事没事到家长家坐坐,拉拉家常,看看有没有适龄的儿童失学,再仔细观察学校的孩子,看看有没有要辍学的征兆。95年下半年的一天,他正在教室上课,看到樊思眼睛通红,应该是哭了的缘故,他当时没有做声,下课后,他找到她,问她为什么要哭,她说她妈妈认为女孩子读书没有什么前途,家里又这么贫困,索性出去赚点钱还能贴补家用,所以想要她辍学,他一听立马安慰她说,你不要哭,他现在送你回家跟你妈说说。到她家后,跟她母亲说明了来意,她母亲叹息的跟他道明了原委,是因为她的爸爸不在了,学费也凑不齐,不想让她读了,他没有多说,只是当即表态免去本学期的学费,并在樊思小学阶段支助一定的费用,帮助她完成学业。
  04年一天放学后,他跟一个村民闲聊,知道本村还有个9岁的男孩还没有去读书,他很纳闷就问那个村民,难道是小孩有智力问题,这个时代不应该再有失学的事情发生啊!村民回答他还不是家庭贫困,父母不在,靠爷爷一个人供养。根据村民的指引,他来到了那户失学儿童的家,一看确实是条件差,不完整的土坯房用几根竹棍顶起,家具几乎没有,他看到了那个小孩,有点怕见生人,躲到他爷爷的身后,他问他叫什么名字,想不想去读书,他回答道:“樊天琪,想”。在跟他爷爷商量后,他决定自己负担一部分钱,他爷爷出一部分钱,还是让他去上学,不能让他失学了。到了现在,天琪也长大了,去了外面打工,能赚钱了,每年过年回家都要来他家看他。
  10年调入界源小学后,在一个初冬的日子,天气有些寒冷,他看到三年级樊云两兄妹打着赤脚,他立即去了解情况,原来是他俩没鞋穿,他便给他俩买了新的鞋袜,他们不知道有多高兴。他还到他家去了解情况,原来,他们的爸爸有精神分裂症,妈妈离家出走,他俩还有一个哥哥在读初中,一家人的担子全由年过古稀的爷爷奶奶承担,生活十分艰难。他了解情况后,他帮他们写好报告,请求政府等相关部门对他们给予支持,让他们完成学业。他找到社会爱心组织,恳请社会好心人对他们给予帮助。结果,除了他两兄妹外,还有些特困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帮助。

  二、再苦也要坚持
  卢老师以前是民办教师,放假后就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在八十年代,家里几乎年年缺粮。微薄的民办工资,根本无法维持生计,爱人经常挖野菜来填补粮食的不足。
  记得有一天中午放学回家,他爱人对他说:“今晚无米下锅了,下午你一定想办法借点粮食来”。去借粮食学校怎么办呢,他毫不犹豫去上班了,下午爱人含着眼泪又去挖野菜,晚上用剩下的一点点面粉和着野菜,看到孩子们难以下咽,他心如刀绞……。当时,缺粮户比较多,当晚走了七户人口才借到50斤稻谷,三十斤薯丝。
  为了解决家庭困难,每逢放暑假就去帮别人打短工,特别是渣津的田野留下了他深深的脚印,每逢“双抢”季节,渣津的好几户人家就盼着他去,一干就是一年多月。因为他体会到时间就是成绩,时间就是金钱,但是他没有因为私事,因为困难而旷工一节课。
  2012年5月的一天,突然接到他哥哥的电话,说他的住房前齐墙塌方了。在电话里,哥哥在电话里骂他:“连自己的房屋都不管,只知道教书,教书。”想想哥哥骂得也对,家里两层平顶房,为了学校的财产,十年都不管,太可惜了。他平时总是想,顾得学校顾不了家,呵呵,有什么办法呢,塌了就塌了。接到电话是周二,他周六才回家,看到那个场面,从不流泪的他,竟然泪流满面,从此他无家可归了,妻儿只能跟着他当流浪人了,他含着泪水回到了学校。

  三、不求荣誉遍身,但求实干教学
  从79年参加工作起,卢老师总是被调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开始调到沙湾小学任教,那校舍是姚氏祠堂。破烂不堪,阴阳沟堵塞,教室漏雨,厕所进水,粪池像一口水塘,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每逢下雨天必须用一根长竹竿去顶漏,当时他没有结婚,光棍一个,他干脆星期天不回家,勉强当几个星期天的瓦匠,把姚氏祠堂进行全面检查。解决了漏雨的问题。然后借来锄头,土基,把阴阳沟弄得干干净净。每星期天下午把校舍全面打扫一次。这样,师生们觉得舒服多了,他心里乐滋滋的。
  1982年下半年,全乡教师调动,他被调到西尹小学任教,离家有几十公里,那校舍又是祠堂,跟沙湾的祠堂没有两样,漏雨更厉害。有一天下大雨,上课没有去校舍,等到晚上睡觉的时候才知道被子被淋湿了,当时只有他一人在校住宿,那天晚上点上煤油灯学习一晚上。当时,他真的不想干了,但看到孩子们一张张笑脸,怎么又舍得走呢?有困难就要想办法解决,他找校长。一同去找到村干部解决,结果,村委请来一位瓦匠,利用星期天他也来帮忙,把陈氏祠堂全面检查一次。
  1985年下半年他被调到马岭小学任教,来到了马岭小学。他虽然回到了家乡,但马岭是大桥镇最边远的一个山区,是大桥镇自然条件最差的地方。马岭小学同样是落后的。校舍是土坯房,坐落在一座高山的半山腰,人口居住极为分散。马岭小学当时是一所五年制的完全小学,100多个学生,4位老师。他在那里一连当了几十年的五年级班主任,同时监管学校的教务工作,财务工作等。
  他工作肯吃苦耐劳,无论做什么事都身先士卒。由于条件太差,经济相当落后,好多家长交不齐学费,调去的老师呆了一两年都不愿意去了,而他一干就是十七年。从90年代,他村开始陆续移民,学生数越来越少,至1999年只剩下五十几个学生了。乡政府,乡中小领导研究决定把四、五年级弄入墨田小学,留下一至三年级由一名教师任教。但谁也不愿意担任此任,但家长、学生村干部想留下他,说句老实话,他确实不想在这里呆。既然家长、学生、村干部想留下他,证明他们对他们工作是认可的,对他是信任的。山里的孩子需要他,他有什么理由离开他们呢?毅然担当起这个重任。但是,任务加重了,三个年级的课程一人承担,工友撤消了。心想:只有一个教师的学校,名声的好坏全由你一个人承担,所以,他在工作上更加卖力、依然做好一切,备课,批改作业,校容布置,学雷锋做好事,带学生帮孤寡老人扫地,拾柴给孤寡老人烧,清明节祭扫烈士墓…….学校该做的事他都件件做好。
  为了解决学生的吃水问题,他是一只水桶,两只碗,每天坚持提两次水,(上,下午各一次。)有一天中午提水,由于天干,井水不够多,他弯着腰去打水,一不小心掉到水里去了,把衣服打湿了。当时不知如何是好,到家又一段路程,学校附近有一户人家又不在家,回家换衣服对孩子们又不放心,结果穿着湿衣服上完了半天课。到校晚学时,又想到把水井清理,不然明天孩子们没有水吃,他又把水井清理后才回家。
  近15年来,他获得的荣誉证书20多本,如,“优秀党员”,“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等各种荣誉,但这不是他想要的,实实在在才是根本。

  四、与教师团结互助,以校为家
  卢老师从教36年,任村小校长15年,以校为家,以在校同事为亲人。闲时,为师生们种点菜,送点米。上班时,和同事们相互学习,关心年轻教师。2012年特岗教师谭红霞,刚开始不适应边远农村的生活,跟她的理想有很大的反差,他为了留住她,设身处地的为她着想,安排房子给她住,给她解决生活上的困难。经过了两年多,谭红霞老实说,这么好的学校,就算是请他离开他也不会的。
  虽然卢老师还有几年就退休了,但是他跟我说,他好想再干二十年,不离不弃,因为这有他可爱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