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孩政策医疗保障亟待加强

03.05.2016  14:55

  ●民革省委会

  二孩政策落地,妇幼健康服务的数量、质量和管理都将面临新挑战。

  一是优生优育面临挑战。全面二孩政策引起生育数量和生育格局改变,据测算,2017年我省新生儿总量为81万人,出生人数新增20万左右,增加比例为25%,其中40岁以上女性约占50%。高龄和大龄产妇的增加,难产、宫外孕、自然流产、胎儿出生缺陷等几率随之增高。二是妇幼健康面临挑战。2014年全省113个妇幼保健机构中无业务用房机构有11所,未开展住院服务的机构市级有1所、县级有24所,开展住院服务但拥有50张以下床位数机构市级占30%、县级占57.2%,有2所机构无万元以上设备。按照原卫生部关于妇幼保健机构标准,省级机构缺编962人,市级平均缺编163人,县级平均缺编60人。妇女儿童保健服务项目市级以下以常见项目为主,儿童重症医学、母胎医学、妇科肿瘤、辅助生殖等学科建设均未开展。高龄产妇的孕前优生检查和优生咨询也明显欠缺。三是医疗服务面临挑战。一方面,高龄孕产妇疾病多发、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任务大幅增加,对助产技术服务和新生儿急救提出了更高要求。省级医疗保健机构病床使用率达102.4%,一床难求;市级平均为88.2%,接近饱和;县级平均为55.8%,资源闲置严重。大中城市和流动人口流入地区产儿科病床利用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另一方面,儿科力量在全省乃至全国都非常薄弱。大多数市级没有儿童专科医院,儿科医生工作量大、待遇低,无法形成儿科治疗、急救、康复的完整体系,难以应对逐渐增多的儿童健康需求。为促进新一代人口的健康成长,建议:

  加强宣传与健康教育。以计划怀孕夫妇、孕产妇和哺乳期妇女为重点人群,以科学备孕、孕前优生、孕产期保健、产前筛查诊断、安全分娩、儿童保健、计划生育为重点内容,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做好政策宣传,普及健康知识,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单独设置两孩生育服务咨询室,积极做好符合政策夫妇生育咨询、指导和服务。

  加强妇幼保健服务能力建设。在“十三五”卫生计生事业发展规划编制中,将妇幼健康服务机构建设作为重点支持内容,切实改善业务用房和装备条件,确保尽快在省、市、县三级建成一所政府举办的标准化妇幼健康服务机构。结合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资源整合,全面落实妇幼健康服务机构编制,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吸引高素质人才,全面提高妇幼健康整体服务水平。加强妇女和儿童专科建设,形成层级特色鲜明、技术体系完善的格局。省级做优,重点在于对妇女、儿童疑难重症的治疗;市级做强,把产科作为妇幼保健机构的重点,增加产科床位达70%以上,突出危重产妇处置能力,建成全市的孕产科急救中心。把儿科作为综合医疗机构重点发展科室,细化学科分类,突出急救和全能的特点;县级做好,重点做好妇女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和急危重患者的转诊。加强妇幼健康服务管理。结合孕前、孕产期和新生儿医疗保健服务,全面落实出生缺陷综合防治措施。关注高龄孕产妇和剖宫产后再孕妇女,筛查危险因素,进行高危孕产妇专案管理,密切监测、治疗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加强高危新生儿访视,强化主动服务,及时救治转诊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积极推进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免费孕前优生项目,鼓励地方将孕前优生项目扩大到城市,加快实现城乡居民全覆盖。切实做好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和贫困地区新生儿疾病筛查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让协商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培育‘赣事’好商量品牌,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政协新闻网
解决烦心事 笑迎高铁来
● 本报记者 熊灵 通讯员 曾志明 谢建春 政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