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孩时代”透视
全面放开“二孩”将给医疗、教育等带来巨大压力。
“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广州市户籍人口已婚育龄妇女中,除去已有两孩或以上的,还有总共约107.5万人符合政策。而2014年广州户籍人口已婚育龄妇女163.04万,摸查发现符合“单独二孩”条件的约15万人,截至2015年5月底仅30614对夫妻提出二孩申请,占比约两成。如果就按这一比例来推算,符合全面二孩政策的107.5万人中,应该有20万人计划生二孩。且生育二孩女性,大部分是大龄女性。因此,最近这几年,就应该会迎来一个生育高峰。
那么,面对两三年之内就可能增加的20万出生人口,广州做好准备了吗?广州日报记者在上述推算的基础上,结合目前市内的医疗、教育资源分析发现,市内医院产科资源和幼儿园、小学学位,总体上来说可以满足需求。但是二孩政策的全面放开,假如目前的失衡状态持续——孕产妇扎堆三甲医院,家长追捧名园名校,可能会加剧结构性、区域性的资源不足。
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是否会造成社会资源匮乏?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人口研究所副所长左晓斯认为,即使是不放开,目前的社会资源也是不足够。“可以说,资源不足不是因为孩子的多还是少,而是投入的重点在哪里。一直以来,政府投入的重点都在经济领域而非社会领域,在公共资源的投入上,我们可以说是欠账很多的。即使不增加孩子,现在的资源也是不够用。另外就是配置问题,现在均衡配置也没有解决,好的越多,差的越少。”解决这个问题的出路,一是增加投入,二是平衡配置。
广州市社科院数量经济所所长欧江波认为,婴儿出生小高峰将导致医疗、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需求增大,可能给政府公共财政带来一定压力。
医疗资源:
产科:
产妇扎堆三甲医院 二级医院仍大有潜力
据统计,广州目前11个区共有约150家承担助产技术服务的医疗机构。以20万“二孩”在三年内出生计算,平均每天每间助产机构新增分娩量不过1.2人。然而,如其他科室一样,市内孕产妇们产检、分娩时扎堆三甲医院,大医院产科资源并不轻松。
广州市民李显森近日陪怀孕29周的妻子,到一家三甲医院产检,切身感受到了三甲医院产检资源的紧张。“之前看的书、上的课都说进入孕晚期之后,产检频率就要从4周一次改为两周一次了。”他说,产检医生还是帮妻子挂了4周之后的号。“医生的解释是说产检人数太多,实在安排不了两周一次,叮嘱她回家坚持每天自己监测胎动。”
二孩放开后,广州各级医院的分娩量未必会均衡增长。
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给广州产科医疗资源带来了挑战,并非在于总体的床位数是否足够,而是与分级诊疗能否实现密切相关。
一组数据可以说明这个问题。2013年10月到2014年9月这一计生统计年度间,广州市常住人口出生160753人。而连续多年“蝉联”市内分娩量最大产房的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其珠江新城院区和妇婴院区去年一共诞生了18267人。也就是说,150家助产机构中,仅仅是市妇儿中心一家的分娩量就占到当年全市出生人口超过一成。今年产房出生人数已达1.9万人,和去年同比增加15%。据分析,增长或和“单独二孩”政策实施有关。
该院产科主任医师梅珊珊介绍,珠江新城院区产科目前每天限制建档40人,有约300张病床,最高峰的月分娩量可达三四百人。尽管已经通过开展无痛分娩鼓励顺产、减少侧切等,让顺产妈妈能在产后24小时就出院,加快床位周转率,但在特别紧张的时候,部分在珠江新城院区产检的孕妇需要到妇婴院区分娩。“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我们确实会感觉到更大的压力。”
同时承担助产任务的二级医院则轻松许多。以海珠区妇幼保健院为例,该院有5间家庭化产房,每天最多可以接纳20多人分娩,而去年的分娩量为3300例,目前实际分娩量仅是最大负荷的不到一半。“区妇幼保健院暂时不会出现产科一床难求的局面。”该院院长徐剑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