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互动为切口,实现中国广播“互联网+”

02.11.2015  14:12

   根据2014年8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的《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在2015年的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又进一步提出“互联网+”的国家战略。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传统广播实现“互联网+”已是势在必行。

  与此同时,从传播学的角度看,“互联网+”与人类社会发展的模式相适应。从农耕社会到工业社会,再到如今的信息社会,传播学理论也经历着“从口口相传的人际传播,到我播你听的大众传播,再到人人互联的网际传播”的发展变化。“万物互联”理论的提出,将揭示未来网络社会的一个基本事实:在信息网络化的时代,凡是不能接入网络的产品和企业(包括媒体),必然被网络社会边缘化。这一点,从人类所经历过的工业文明对农耕文明的取代过程可见一斑。

  接入网络已经不单单是一个是否与时俱进的问题,而是一个关乎生存还是死亡的问题了。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广播从业者对传统广播有了重新梳理和审视的机会。透视移动互联网营造出来的纷繁芜杂的新世界,于乱象中抓住问题的本质,找到互联网与广播之间的接口,也就真正能够使得“互联网+广播”这一核心命题成为现实。

   认清伪“互联网+”的真面目

  伪“互联网+”的出现,是传统媒体在探索媒体转型和媒体融合过程中难免要经历的波折,它的积极意义在于让传统媒体人认识到“此路不通”,这方面失败的案例比比皆是。比如:把报纸(广播电视)搬上网络、开个网站、做个网络客户端等,形式不一而足,但结果基本都是“报纸还是报纸、网站还是网站”,“两张皮”粘不到一块儿。

  作为传统媒体,如何接入网络?核心的问题不在于网络,而在于接口。接口问题不解决,“互联网+”也就+不上广播。

  对于接口的重要性,大量的事实可以作为例证。最广为人知的是支付宝找到了金融的接口,颠覆了传统银行;滴滴打车找到了微信的接口,打破了出租车公司以往的高枕无忧。互联网席卷一切的威力,正在让所有的传统行业心惊胆战,试想:当年各大银行也早早就开通了诸如网银等很多网上业务,但现在看来,那也只不过是伪“互联网+银行”罢了。以马云的支付宝出现为标志,支付宝微信支付等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接口一朝开通,真正的互联网金融才扑面而来。而眼下,滴滴打车等打车“神器”在城市出行方面的攻城略地,也是势如破竹。找到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接口,实现真正的接入网络是满足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也是完成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的必然选择。

  对互联网思维认识的修正

  近些年来,互联网思维被炒作得神乎其神,似乎“剑剑”都要夺了传统行业的命,以至于传统行业人士误以为自己真的没有互联网基因,只得坐以待毙。其实,仔细看来,互联网企业的“卖货、聚粉、建平台”的三板斧,对传统广播行业来说并不稀奇。一切行业的生存和发展,道路只有一条:内容(产品)+服务。传统媒体,无论是广播、电视还是报刊杂志,坚持内容为王的宗旨从来就没有变过,这也是传统媒体赖以生存的根基,其短板可能就在于服务上的不足。而互联网思维所宣扬的“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核心还是只有一个,把内容(产品)和服务做得又快又好。

  再来说“粉丝经济”。这是一个火爆的名词,但“粉丝经济”从来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只是苹果、小米等企业成功地以“高大上”的形式将“粉丝经济”推到了极致。“拉粉、维粉、用粉”实际上也是信息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与苹果、小米的“高大上”相对应,传统广播在“粉丝经济”领域的最初实践被“卖药节目”损毁无余。广播媒体曾经拥有庞大的“粉丝”团,但在粉丝维护(维粉)、粉丝应用(用粉)上都没有足够的重视和珍惜,从这个意义上讲,广播粉丝的分流既有传媒技术发展的必然,也有媒体自身的问题。

   互动变革:中国广播的第三次浪潮

  以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摇红包”为标志,借助微信“摇一摇”,电视节目开辟了新的互动形式,眼下这种形式已经在各地电视台逐步风行。广播其实更适合微信“摇一摇”等新型互动形式,因为微信“摇一摇”的技术平台是基于声音识别技术开发的,而声音恰恰是广播的长处。微信“摇一摇”互动技术之所以率先在电视媒体使用,主要原因在于广播市场的萎缩,目前,电视市场仍是广电行业的主导市场。

  新的技术进步必然带来广播互动方式的变革,套用河南卫视发展研究部一份分析报告所说,目前的广播节目与网络平台实际上处于一种“伪对接”状态:既没有广播受众对播出内容的即时下载,也没有受众对内容的反馈,更没有受众之间基于同一内容的交流,新闻传播平台只是新闻传播平台,无法借助社交平台接入网络。而眼下正在电视节目互动中暂露头角的微信“摇一摇”,或许正是广播节目对接互联网的“接口”,能够真正实现广播平台与网络社交平台的连接。

  根据微信方面的反馈,截至2015年5月底,已经有100多个电视节目借用微信“摇一摇”开展互动内容创作,类型涵盖综艺晚会、电视剧、新闻、体育、电视购物、少儿节目等。国家级媒体中以央视推出的春晚“摇一摇”、2015年《两会解码》推出的“摇一摇”为代表。2015年央视春晚微信“摇一摇”电视互动峰值为8.1亿次/分钟;湖南卫视《华人春晚》节目收视同时段第一,互动峰值500万次/分钟,互动总量超1.2亿次。

  新浪微博针对微信的竞争性产品“微博雷达”已于6月1日推出,同样对外开放。广播节目可以同时开通微信“摇一摇”和“微博雷达”接口。

  再者,这也是广播节目现实的需求。听众互动,对于广播节目来说非常重要。听众互动是否火爆,决定了该档节目在市场上的竞争地位。根据国家网信办数据,2015年中国智能手机用户将超过5亿,2016年40%的中国人将使用手机上网。适应社交化媒体时代受众互动的新变化,丰富广播节目互动的形式和内容,针对智能手机的特点,开通微信“摇一摇”等相应的互动接口,更能方便受众参与节目互动,增加用户黏性。

  开通手机移动端“摇一摇”等广播节目互动接口,借助微信等新媒体开放平台提升节目内容质量,利用智能移动终端技术提升听众收听体验、增强黏性,突破一套播出无法服务不同地域用户差异化需求的难题,突破定时播出无法满足错时收听的问题,摆脱多家新媒体开放平台使用中用户分散/重叠、信息重复发送与管理的困扰,使技术更贴合节目内容,以及输出的内容更加符合听众利用移动端收听/收看的用户体验,等等。

  总之,以互动为切入,连接传统广播平台和互联网社交平台,将真正使传统广播实现“互联网+”。同时,传统广播接入网络,将补足广播节目的互动短板,促进收听率统计方式改革,也势必会重新定义广播节目的生产、制作和播出流程,让传统广播迎来第三次浪潮。(作者:柯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