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平台助力民生警务

09.01.2016  11:51

  元旦前夕,在广州务工的萍乡籍青年陈某收到了一份EMS邮政快递。打开一看,是户口准迁证明。这让他非常欣喜,因为从他在江西公安网上办事大厅申请到办好只用了一周,且所有手续均通过网络完成。而在以往,申领这样一张证明,跑腿七八趟、耗时1个月是常事。

  这是省公安厅打造“互联网+警务”平台、让“群众少跑腿,数据多跑路”的一个缩影。在全面深化公安改革进程中,我省公安系统积极布局“互联网+警务”,整合省、市、县三级公安机关网上公安局、网上派出所等网络平台,着力打造集审批、服务于一体的网上服务新平台,为群众搭建全天候的“网上公安局”,实现传统公安业务工作向移动互联网延伸。

  办证预约不用排队,轻微事故处理不需出门,点点手机就能搞定……当警务工作乘上“互联网+”的快车时,群众办事变得省时又省力。

  “我们打造‘互联网+警务’平台,就是希望利用互联网的优势,降低群众的办证成本。”萍乡市公安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局借鉴“淘宝”网上购物模式,开通了全省首家集审批、缴费、快递于一体的“网上公安局”,将所有不涉密的事项均纳入其中,为群众提供全流程便民惠民服务。截至目前,“网上公安局”上线服务事项多达196项,与群众息息相关的治安、户政、出入境等警种的业务全部上线,其中123项可以在网上一次办结,已累计提供服务逾30万次,被形容为办理公安业务的“网络神器”。

  外来人员路不熟、工作忙,一直是暂住证办理率低的两大原因。芦溪警方通过微信联系上门办理,既为外来人员办证提供了便利、节省了时间,也大大提高了民警上门核对的效率,可谓一举两得。

  入境管理、户籍证件业务政策性强、种类繁多,需要提供的申请材料五花八门,群众一次到场办成率很低。在九江,通过网上办事大厅,此类业务实现了“一站式”服务向“一键式”服务的转变,群众只要在家动动手指,将材料先期上传,由民警在后台审核。如果材料不全,群众可在家继续补充完毕,然后再前往办证大厅一次性办完。

  依托“互联网+”,办理车管业务也更加便利。去年10月,全省“互联网交通安全综合服务平台”同时在南昌、吉安、上饶开通。预选机动车号牌、补领换领驾驶证、处理交通违法、缴纳罚款,这些以往需要在车管所、交警队处理的业务,如今在互联网上就能轻松办理。不论是单位或个人,都可以通过这一平台享受办牌办证、违法查询与处理、业务咨询等10大类117项服务。

  有了“互联网+”,不仅办证过程像开了外挂,群众还能享受各类办事进度全程查询的“特权”。“就像在淘宝上查快递一样,证件办到什么程度,还需要多久能办好,都能查到。”南昌市民李桂民告诉记者,不需要反复到窗口咨询进度了。

  紧紧围绕“便民”“实用”两个关键词,网上公安局成了“互联网+”时代新的警民关系纽带和桥梁。萍乡市公安局结合“民调评警”工作,将社区警务工作搬入网络,群众可在238个“网上警务室”咨询问题、约见民警、办理业务。在省委政法委组织的测评中,该局公众安全感和群众满意度连续三年居全省前列。

  不仅如此,“互联网+警务”更解决了警力不足这一长期困扰公安机关的大难题,实现了向科技要警力、科技强警的目的,大量警力得到解放,公安机关警力紧张的问题也能部分得到缓解。此外,将服务事项放到网上,还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因素干扰,有效减少权力寻租的机会,起到预防腐败、加强作风建设的作用。

  据了解,去年以来,我省全力打造全省公安机关网上办事服务枢纽——江西公安网上办事大厅,逐步将治安、户政、交管、出入境、消防网安、禁毒、监所管理、边防等九大警种的199项公安行政服务事项纳入平台。同时,依托省、市两级网上办事大厅,将网上审批系统终端延伸到省、市、县三级公安机关及基层所队,搭建起“互联网+窗口服务”“互联网+社区警务”等民生警务模式,大大拓宽了便民为民服务平台,也极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

  “我们推行‘互联网+警务’,目的就是多让数据跑路,少让群众跑腿。” 副省长、省公安厅厅长郑为文表示:“下一步,我们要加快公安改革步伐,凡是公安业务能够应用互联网的,就最大限度地用互联网手段来解决问题;凡是能通过手机、微信等解决的问题,尽量不让群众多跑腿。通过行政服务管理方式的不断转型升级,使公安改革成果更多地惠及于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改革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