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改变传统教育模式
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正悄然改变我们的生产、生活及学习方式。随着“互联网+”被纳入国家战略,互联网与教育的碰撞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
“叮铃铃……”10月16日上午,伴随着上课铃声,南大附中英语教师杨晶走进高二(1)班教室。在和学生打完招呼后,她并没有拿起粉笔,而是登录教育教学数字化综合管理IS平台。借助电子白板,杨老师在短短40分钟里,拓展延伸了课文中的重点词汇的词义,教学内容得以扩展。
“这是理科班,相比文科班来说,学英语的热情小些,但用IS平台随机点名,课堂一下子活起来了。”杨老师说的IS平台,是该校2008年自主开发的教育教学数字化综合管理平台。随机点名只是其“十八般武艺”中的一种,学生电子成长档案、电子错题本、成绩预警短信、心理咨询、校园电子监控等功能更是让人感慨互联网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有机融合。
融合能否转化动力,促进教学与管理?南大附中信息中心主任、IS平台创建团队负责人胡川页说:“基于IS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改革,教学质量得以极大提高。以我校为例,2005年高考二本上线人数只有2人,今年达到二本316人、一本143人。今年,IS平台还与教育部门合作,加载线上查询高考分数、录取等功能,通过大数据分析,横向比较各开通IS平台学校的高考情况。”最令胡川页自豪的是,经过7年的发展与完善,已吸引全国100余所中小学加入IS智慧校园云联盟。
对于IS平台未来的发展,胡川页认为,秉持互联网的开放、革新理念是关键。“平台现有用户已突破40万。为使平台更好地服务教学及管理,精准地满足大众需求,我们将选择权交给市场。平台与通信运营商合作,家长自愿开通服务,每月由通信运营商从手机话费中扣除10元话费,就能实时了解孩子在校成长轨迹。目前,我们正调试繁体字版本,进入香港市场。”胡川页介绍,部分盈利资金将用于学校自身硬件设施改善及后期平台功能开发、运营维护。
今年5月,全国中小学教学信息化应用展览活动在青岛举行,南大附中与南昌市东湖区、南丰县、婺源县、高安中学、井冈山市龙市小学、石城县一小、九江市九江小学,作为我省中小学教学信息化应用不同层面的典型,展示了我省教育信息化的成就。
井冈山市龙市小学,这所山区学校在为“视像中国”项目学校输出远程网络拓展课程《小故事 大精神》,让全国各地孩子更多地了解井冈山精神的同时,也借助“视像中国”这个跨时空平台,引进全国各地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学校师资和优质课程不足的问题。
东湖区建立了南昌市首个区域性教育云平台——“数字东湖”,已实现网络课堂在线直播、学生学业评价、网上问卷调查等功能。教师精准把握学生学习情况,学生远程共享名师课堂优质教育资源,校际教研互动不再是难啃的“骨头”……
“互联网+”逐步让教育生态由单一重塑为开放、创新、多样:知识获取效率大幅提高,成本大幅降低,为人人学习、终身学习创造了条件;教师与学生的界限不再泾渭分明,师生互动频繁;教育的自我进化能力进一步加速,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教学效率与时俱进……
记者从省电化教育馆获悉,近年来,我省相继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多媒体教学设备配备项目、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全省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全面加快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2010年以来,我省通过实施农村中小学“班班通”工程试点、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和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等项目。迄今,全省中小学校宽带网络“校校通”覆盖比例达49%,全省中小学校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84079套,中小学“班班通”覆盖比例达53%,5623个教学点已装备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设备及资源,基本实现农村边远地区学校开齐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学科课程,广大农村边远地区学生能就近享受优质教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