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互联网舆情报告 媒企博弈挑战媒体公信力
人民网舆情监测发布《2013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分析2013年舆论生态的一个重要侧面,是新闻和企业的博弈,媒体前所未有地遭遇公信力危机。特别是《新快报》记者涉嫌收取50万元好处费炮轰中联重科,让媒体人在这一年过得沉重。
报告指出:媒体也是一种“隐性公权”,须谨防“寻租”。不能因为长沙警方执法的程序瑕疵,而原谅《新快报》记者人格和报格的失守。打铁还要自身硬,新闻媒体的公器私用,有负于舆论监督的社会责任和公众信赖。而企业的不正当竞争,各自供养记者和官员,掩盖或歪曲事实真相,也侵蚀着媒体的操守。
2013年《京华时报》连发七十多块版面与农夫山泉的对峙,似也深陷利益纠葛。有网友发帖评《京华时报》的有关报道《四问农夫山泉,请你正面回答》:说这种意气十足的标题,已失去了媒体监督的分寸感。“你,你,你”,中立客观感没有了。而农夫山泉的企业微博则发帖回击:这个问题,你必须给公众讲清楚。《京华时报》,你跑不掉,也别想跑。在这对“你和我”的矛盾冲突中,双方都丢掉了一个更重要的第三方,即消费者和公众。媒体在监督报道中如何摆正自己的位置,超越利益纠葛、还原事实真相?中国记协在这场有巨大争议的媒企之争中,如何给媒体人提供一些职业价值规范?
中央电视台等体制内媒体对苹果、星巴克不惜篇幅的批评性报道,也引起了网络舆论的反弹。国家级媒体维护本国消费者的权益,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但同时需要倾注更大的心力关注和监督国内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服务,如奶粉安全,因为后者更关乎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这份报告还提到了2013年第一个舆情热点《南方周末》新年献词事件,认为它涉及宣传主管部门与媒体的关系。党管新闻的底线不容挑战,但管理的方式需要与时俱进,尊重媒体人的新闻自主权。出现在南方报业集团门口的市民抗议人群,左右咸集,提示公众对舆论表达和舆论管理的极度敏感。社会转型期居高不下的舆论压力,提示现实生活中有更大的社会压力亟待释放。
官方微信 | 人民微博 | 官方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