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风口 江西制造转型升级

01.04.2015  11:09

    落实“中国制造2025”计划江西省有了新动作。

    3月31日,记者从省发改委获悉,省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实施意见》。

    2020年企业由生产制造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

    2020年,企业非核心业务分离和外包明显增多,产业不断向价值链高端提升,并逐步由生产制造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工业设计向高端综合设计服务转变。

    物流业增加值争取达到2500亿元,占服务业比重不低于25%,第三方、第四方物流总收入占全社会物流总收入比重达到50%以上。全省融资租赁规模达到120亿元。

    规模以上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率达到98%以上,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1万亿元。全省服务外包总收入达到500亿元。全省90%的大型流通企业建立售后服务体系,专业化、社会化的第三方维护维修服务快速发展。建立完善统筹城乡、区域一体的公共就业人才服务体系。

    产业如何升级?争取南昌试点全国城市共同配送

    ●研发设计:鼓励工业设计在城市公共设施、社会民生等领域的深度应用。

    ●第三方物流:优化城市配送网络,加快实施赣州市省级城市配送试点,争取将南昌市纳入全国城市共同配送试点。

    ●融资租赁:引导企业利用融资租赁方式,进行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鼓励融资租赁企业发展基础设施租赁业务,参与供电、供水、供气、污水处理等公用设施建设。

    ●信息技术:在政府机关和商务中逐步推行以实名制为主的网络身份管理制度,积极推广身份认证、电子签名等在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的使用,电子认证证书年增速力争达到30%。

    ●节能环保:大力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特许经营、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节能环保服务新机制。

    ●电子商务:围绕重点和特色行业,打造有色金属、医药、家具、陶瓷、旅游、物流、生鲜农产品等一批行业性、区域性电子商务平台,提升江西省优势产业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

    ●服务外包:主动与上海自贸区企业对接,举办全国性服务外包产业招商引资对接会、服务外包贸易洽谈会,吸引一批海内外服务外包龙头企业投资江西,帮助企业抢订单、拓市场。

    ●售后服务:积极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发展远程检测诊断、运营维护、技术支持等售后服务新业态。积极发展专业化、社会化的第三方维护维修服务。

    ●人才服务:建立供需信息电子平台,建立大学生、专业技能人才、体力劳动人力资源、就业困难援助人群等求职人员电子信息库。

    有哪些扶持政策?落实生产服务业水电气与工业同价

    ●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利用工业厂房、仓储用房、传统商业街等存量房产、土地资源兴办信息服务、研发设计、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土地用途和使用权可暂不变更。

    ●支持符合条件的生产性服务业企业上市融资、发行债券。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提供担保服务免征营业税。

    ●研发设计、检验检测认证等高技术服务领域的企业,可申请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依法享受15%的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

    ●加快落实生产性服务业用电、用水、用气与工业同价。加强对生产性服务业领域收费项目的清理,取消不合法、不合理的收费项目。

    顺应“互联网+”趋势 促江西制造转型升级

    省发改委产业处负责人表示,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创新发展,将实现服务业与农业、工业等在更高水平上有机融合,推动江西省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麻智辉认为,江西省出台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一揽子政策,目的就是要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以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线,延伸传统制造业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这也符合“中国制造2025”的大致蓝图,通过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比翼齐飞”,江西省经济和社会转型将行稳致远,生机勃勃。(文/记者陈文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