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因素促进我省节能取得新成效

22.04.2016  12:48

  “十二五”时期,全省上下牢固树立“生态立省、绿色发展”理念,坚持资源节约基本国策,把节能作为倒逼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和抓手,强化各项措施,节能降耗取得显著成效,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8.3%,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16%约束性目标,实现了“十二五”规划的圆满收官。

  我省节能之所以取得显著成效,主要得益于以下五个方面:

  ——得益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产业调整优化,结构节能效果显现。“十二五”时期,全省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12.8:54.2:33.0调整到2015年的10.6:50.8:38.6。其中,第一产业比重下降2.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下降3.4个百分点,主要是工业占比下降,由45.4%下降到41.8%,下降3.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比提高5.6个百分点。产业结构上的这一可喜变化,在节能方面有着非常明显的体现,因第三产业比重提高,工业比重下降,全省实现节能约300万吨标准煤。

  ——得益于工业结构调整优化。工业结构改善,工业节能成效显著。2015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25.7%,比2010年提高1.9个百分点,“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15.3%,高于全省工业平均增速1.9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37.8%,比2010年下降5.6个百分点,年均增长12.2%,低于全省平均增速1.2个百分点,能耗增长出现大幅度回落,由2010年增长10.7%变化为2015年增长2.5%。受益于此,“十二五”时期,工业用能以年均4.4%的增速支撑了工业生产13.4%的增长,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33.8%,超额完成25%的工业节能目标。

  ——得益于落后产能加速淘汰。化解过剩产能,落后产能加速退出。“十二五”期间,累计淘汰水泥1851.7万吨、造纸211.8万吨、炼钢273.3万吨、炼铁292万吨、铜冶炼98.1万吨、铁合金15万吨、焦炭140万吨、平板玻璃284万重量箱、印染38450万米、铅蓄电池797万千伏安时,超额完成“十二五”淘汰落后产能任务。

  ——得益于能源利用效率提升。能源综合利用保持优良水平,技术节能发挥作用。2015年,全省火力发电、供热、原煤入洗、炼焦、炼油、制气等加工转换企业能源投入产出总效率达到67.4%,保持较好水平。其中,火力发电效率39.9%,热点联产效率41.0%,原煤入洗效率86.4%,比2010年分别提高1.5、1.3和8.8个百分点。企业回收利用各类能源597.93万吨标准煤,占规上工业能耗的比重达11.7%,比2010年提高1个百分点。在统计监测的60项单耗指标中,90%以上综合能耗指标均有下降,能源利用效率比2010年有大幅度提升。

  ——得益于重点领域节能稳步推进。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领域的节能工作稳步推进。一是加大建筑节能力度,严格执行新建建筑节能标准,全省城镇新建建筑设计阶段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比例达100%,施工阶段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比例达98.5%以上。全省累计有111项工程取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二是加快调整优化交通领域能源消费结构,积极推进清洁能源和新能源汽车利用。“十二五”以来全省新增柴油车辆13.79万辆,新增新能源和混合动力车1567辆,淘汰高耗能车辆5.3万辆;三是对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费实行目标管理,并将考核得分情况纳入省委、省政府市县科学发展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和省直部门综合绩效管理体系。全省公共机构年人均能耗、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与2010年相比下降率均达到20%左右。

  在取得节能成效的同时,我省能源利用方面也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值得关注:

  一是能源格局“一小二低”。我省能源消费总量小,人均低,强度低。2015年我省能源消费总量8440.34万吨标准煤,从大到小排居全国第25位,占全国的比重不到2%,远低于人口和GDP的占比。人均能耗水平为全国最低,只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58%,人均用电也只相当于全国的55%。单位GDP能耗0.54吨标准煤/万元,从低到高排居全国第8位,只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75%。正因为总量基数小,能耗水平低,我省节能潜力和空间十分有限。但从工业化的进程来看,我省目前仍处在中期阶段,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能源需求将保持刚性增长。“十三五”国家将实施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我省经济增长空间将受到来自资源能源约束的挑战。

  二是能源结构以煤为主。我省能源消费以煤为主,煤炭消费量占全省能源消费总量的近70%。过度依赖煤炭不仅降低能源综合利用效率,而且严重污染环境。以煤为主的能源构成以及60%以上的燃煤在陈旧的设备和炉灶中沿用落后的技术被直接燃烧使用,成为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根源。目前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不到10%,以化石能源为主体的高碳能源消耗模式已难以支撑经济可持续发展,成为我省经济发展最大困局。

  三是产业结构重工业化。我省经济以工业为主体,第三产业比重低。工业占GDP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高5.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比全国低11.9个百分点。工业发展具有高度的能源依赖性,工业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70%,工业单位产出所消耗的能源资源是第三产业的3倍。同时我省工业重型化特征明显,高耗能行业比重偏高。“偏高”的产业结构带来能源消费高度集中,六大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费占工业的85%。经济的较快增长是建立在高投入与高消耗基础之上,增长方式粗放、低效,经济发展转方式、调结构任务重。

  四是能源自给严重不足。由于省内资源匮乏,近年来我省能源生产持续下滑,能源生产与消费发展极不均衡,缺口很大,“十二五”期间煤炭的产需缺口平均以15%的速度不断扩大。全省能源自给率持续走低,已从2000年的51%下降至2015年的30%,远低于全国能源自给率85%的平均水平。能源自给严重不足,高度依赖外部市场,能源保障不确定性加大,能源风险将随着需求量的增加而增加。

  “十三五”我国节能政策更趋严格,提出强化约束性指标管理,实行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今后五年是我省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着力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关键期,机遇与挑战并存,为此建议:

  一要继续强化节能目标管理。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节能压力不大的情况下,节能工作决不能放松,要把节能作为倒逼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和抓手,采取强有力的节能措施,实行分类指导和监督,加强目标考核评价,强化各级政府和企业节能工作的责任意识。

  二要继续大力发展服务业。加快推进服务业领域改革,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尽快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规模,提高第三产业在经济中的份额,使经济由工业主导型向服务业主导加快转变。

  三要继续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严格节能、环保、安全等准入,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禁止高污染行业和落后生产能力向我省转移,培育壮大电子商务、新材料、生物技术等新兴产业。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对现有的高耗能企业要加快向低耗能、高效益方向发展的步伐,积极主动实施低碳转型促经济新常态发展。

  四要继续加快新能源开发和利用。推动能源多元化发展,降低化石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因地制宜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加大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替代比率,建立安全、高效、清洁、低碳的能源供应与消费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