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花开 “五年决战同步全面小康”开局告捷

21.07.2015  10:54

  这是党中央交给的千钧重担。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西代表团审议时殷殷嘱托:我们决不能让老区的贫困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掉队,要立下愚公志、打好攻坚战,让老区人民同全国人民一起,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果。

  这是省委的铿锵誓言。

  省委书记强卫在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上指出,让红土地上的人民共享幸福生活,是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义不容辞的重大责任。在省委十三届十次全会上指出,我们要立下愚公志,用五年时间决战同步全面小康,确保2020年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这是一次伟大的行军,这是一场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战斗。

  赣南近300万农民彻底告别了透风漏雨的危旧土坯房;全省完成扶贫移民搬迁14.3万人,减贫150万人;居民收入增速“跑赢”GDP增速,农民收入增速“跑赢”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大关……省委吹响小康提速号角以来的两年,是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变化最大的两年,是扶贫攻坚成效最显著的两年,是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两年。

  “五年决战同步全面小康”,江西开局告捷。

   答好一张对历史的答卷——

   苏区振兴:近300万农民告别危旧土坯房

  悠悠赣南,浸染了无数革命先烈的鲜血,书写了光辉灿烂的历史荣光。

  省委始终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将推动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将改善和提升赣南等革命老区人民生活水平摆在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特别是今年全国两会后,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着力推动老区加快发展”重要要求,省委召开专门会议专题学习,研究出台了《着力推动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加快发展的意见》。

  省委书记强卫担任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赴京出席了两次部际联席会议,主持召开了两次省委常委会、4次领导小组会和1次省工作座谈会,先后十余次赴赣州调研,事无巨细亲力亲为,持续用力。

  一幅“内外兼修”的发展宏图在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大地徐徐展开。

  外部支持更为有力。

  争取国务院批复《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建立了部际联席会议,建立与52个中央单位双向交流干部机制,52个中央单位已明确或落实到位的各类援助政策412项、项目165个、资金50多亿元,38个国家部委和单位出台具体扶持政策。

  赣州综合保税区,龙南、瑞金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赣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赣州进境木材国检监管区,瑞(金)兴(国)于(都)经济振兴试验区等6个国家级重大平台建设稳步推进。国家旅游扶贫试验区、国家低碳试点城市、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全国水土保持改革试验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等35个试点示范事项全面铺开。

  内生动力更为澎湃。

  产业发展方面。赣州市形成稀土、钨超千亿元,家具超700亿元,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及其配套和铜铝有色金属产业超300亿元的产业集群;吉安市形成通讯终端及传输设备、计算机及外部设备、触控显示、高端电子线路板、LED、数字视听等六个电子信息百亿产业集群;抚州市着力打造机电汽车、纺织服装、生物医药、食品加工、化工建材和有色金属加工等六大支柱产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超800亿元。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赣韶铁路竣工通车,赣龙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将于今年年底建成;昌吉赣客专全线开工建设,赣深客专、吉永泉铁路正在进行可研审查;南昌至宁都高速公路建设加快推进;赣州黄金机场改扩建工程已完成初步设计审查,机坪扩建工程已完工,瑞金机场纳入国家规划,选址获国家民航局批准。

  一幅“幸福花开”的民生画卷在赣南大地越绘越美。

  ——69.5万户、近300万农民告别透风漏雨的危旧土坯房,红军和烈士遗属遗孀及后代全部住上新房。3.69万烈士子女纳入定期生活补助范围;

  ——大力实施农村人口安全饮水工程,389.7万农村居民和农村师生喝上了放心水;

  ——新建改造农村公路7900公里,新建渡改桥125座、改造农村危桥380座,有效解决群众的出行难题;

  ——完成低电压治理41.39万户,7.6万户不通电山区群众告别了祖祖辈辈点煤油灯、用松明子照明的历史,18.65万户农民看电视难问题得到解决;

  ——2011年至2014年,赣州市贫困人口由215.5万人减少到105.06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由4182元提高到6946元,贫困发生率下降近16个百分点。

  …………

  众擎易举、众志成城,曾经孕育革命熊熊圣火的赣南大地,正以新的历史姿态、新的奋力赶超书写新的历史荣光。

   跑好一场与时间的赛跑——

   扶贫攻坚:150万贫困人口告别贫困生活

  今年春节前后,一场层次最高、规模最大的扶贫调研在全省展开。在省委书记强卫的示范和要求下,全省30多位省级领导深入到革命老区、贫困地区看真贫、问真贫、议真贫,形成30多份调研报告提交省委常委会讨论。

  6月9日,全省精准扶贫攻坚现场推进会在吉安县举行。省委书记强卫、省长鹿心社带领全省各设区市、县(市、区)主要负责同志一起观摩现场、交流经验、研讨办法。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小康要同步,关键贫困户。面对同步全面小康奋斗目标,省委始终将扶贫攻坚作为最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多次召开常委会专题研究,出台了《关于全力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的决定》,按照“摸清底数、区分类型、找准问题、分类施策”的思路,突出产业扶贫、保障扶贫、安居扶贫三大重点,强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

  要想真脱贫,导向至关重要。省委抓住考核这个“牛鼻子”,将精准扶贫攻坚实绩作为市县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通过建立贫困县考核、约束、退出机制,强化“摘掉贫困帽子”为荣、“摘不掉贫困帽子”为耻的思想,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把主要精力和各类资源放到提高贫困人口生活水平、减少贫困人口数量、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上来。

  在省委的推动下,全省涌现了一批扶贫攻坚的好经验、好做法、好成效。

  吉安县推进可复制、可推广,最具群众基础、最具带动能力的“四个一”产业精准扶贫致富工程,即一户一亩井冈蜜柚、一户一亩横江葡萄、一户一个鸡棚、一户一人进园务工,确保每户贫困户找到一个致富产业、每年有1万元以上产业收入。2011年至2014年,全县贫困发生率从20.9%下降到12.9%。

  横峰县做强做大葛根、种业、油茶等贫困人口能直接参与的优质高效扶贫产业,带动全县贫困户4904户13732人,贫困户入股分红年人均1500元以上,工资收入月均1000元以上,帮助1.2万贫困户实现了脱贫。2011年至2014年,横峰县贫困人口下降了42.6%。

  修水县针对9.2万人居住在边远山区,就地扶贫难度大、效果差的实际情况,将扶贫与工业化、城镇化相结合,把贫困人口搬出“穷山窝”。目前,县城第一期4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的安置小区已全面建成,1500余户已搬迁入住;第二期25.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的安置小区已竣工;5个集镇、30个中心村的三级联动试点也已启动。

  宁都县抓住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对口支援的契机,加快高级技工学校、实训基地建设,紧密对接企业、市场需求,突出服装、电子、厨师、电商等重点行业,有针对性、多形式开展贫困户免费劳动转移就业培训,使农村贫困劳动力实现由“苦力型”向“技能型”“智力型”的转变,真正实现 “学会一种技能,带富一个家庭”的目标。三年来,全县完成培训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4000余名,帮助5848名农村贫困家庭子女完成了中、高职学历教育。

  …………

  雨露滋养了大地,春风催生了万物。两年来,全省完成扶贫移民搬迁14.3万人,减贫150万人;至2014年底,全省农村贫困人口减至276万人;全省38个重点扶贫攻坚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305元,增长13.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5个百分点。

   唱好一阕致幸福的长歌——

   民生民享:43万多户家庭告别棚户区

  7月14日,省委书记强卫顶着烈日、第四次来到南昌市十字街调研棚户区改造。2013年7月13日,同是一个酷暑天,强卫第一次来到十字街,吹响了南昌市棚户区改造的进军号角。

  在强卫的直接推动下,南昌市创新资金运作模式、创新工作方法、用好工作队伍,棚户区改造如火如荼、成效显著。十字街、万寿宫等十大改造项目稳步推进,中心城区多点开花、分头突进。2013年至2014年,全市累计完成棚户区改造4.8万户;2015年计划完成改造3万多户。

  潮涌两岸阔。两年来,全省上下将棚户区改造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发展工程来抓,各地捷报频传。2013年至2015年上半年,我省公共租赁住房(含廉租住房)共计开工31.89万套,棚户区改造共计开工43.64万户;基本建成公共租赁住房(含廉租住房)32.86万套,棚户区改造安置房22.54万套。

  以棚户区改造为标志,两年来,省委把人民幸福作为最高追求,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回应人民普遍关切的同时,更加注重解决困难群众的具体问题。全省民生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民生工程开启加力模式。

  ——民生投入持续加大。在财政收支压力加大的情况下,我省持续增加民生投入,从2012年的500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800亿元、增幅达60%,今年又提升到了1000亿元,有力推进了一批重大民生工程。

  ——就业创业不断拓展。加强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实施未离校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创业引领计划,实现小额担保贷款扶持创业人员全覆盖。2014年,完成城镇新增就业55.1万人,共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13亿元。

  ——社会保障更加全面。两年来,13.6万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向城市、农村低保户人均补差合计510元、270元,养老保险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提高40元,在全国率先全面建立城镇居民和城镇职工大病保险制度、大病保险覆盖率达9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实现县(市、区)覆盖。

  ——社会事业取得新突破。两年来,新增中小学校舍409万平方米、卫生业务用房130万平方米、公共文化设施32万平方米,建成3120个行政村和315个乡镇体育健身工程;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病床数由2012年的3.5张提高到4.11张、增长17.4%。2014年全省财政教育支出705.2亿元,比2012年增长8.9%;对17个集中连片特困县的普通高中进行改建。

  ——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2014年,新建、改造农村公路1万公里,改造农村及垦区、林场危房21.3万户,新建、改造农村电网1.1万公里,安排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工程6个,解决农村饮水安全259.1万人。

  民生民享,增加收入是关键。围绕“提低、扩中、调高”的政策导向,我省坚持居民增收与经济增长同步,收入提高与结构优化并进,市场主导与政府调控结合,出台了《关于加快城乡居民增收的指导意见》,大力实施农民增收、扩大就业、创业富民、工资增长、社会保障、资产增值、财政支持、社会帮扶等八项举措,推动近两年来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取得可喜的“两个跑赢”。

  农村“跑赢”了城镇: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大关、达10117元,平均增速13.6%,高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平均增速3个百分点,全省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由2012年的39.4%提高到2014年41.6%。

  收入“跑赢”了GDP: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增速10.6%,高于GDP平均增速0.8个百分点;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GDP平均增速3.8个百分点。

  …………

  这是民生之“”,更是发展之“”。幸福花开,江西在“五年决战同步全面小康”伟大征程上,正不断“”取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