堤外浪滔滔 堤内稻香香 --记南昌市五星垦殖场从容应对今年严峻防汛形势

24.07.2016  23:06

 

堤外洪水滔滔

 

堤内稻香香

  在江西省南昌市东郊红旗联圩,堤外洪水滔滔,而在堤内,街宽林茂,绿树成荫,稻浪千重,瓜果飘香。几位老人正在树荫下悠闲地择菜,调皮的孩子在旁边追逐嬉戏。7月22日,我们驱车来到这座位地处南昌市东郊鲤鱼洲,濒临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的五星垦殖场。红旗联圩是鄱阳湖和五星垦殖场之间的保护屏障。车子在巍巍大堤上奔驰,堤外洪水凶猛地拍打着护坡,堤内水稻随风翻滚着重重浪涛,农民们正在堤内农田里忙着收割金黄的水稻。

  水利建设给场区系上安全带

  五星垦殖场面积55平方公里,粮食产区4900亩,精养鱼池3500亩、果园3000亩、蔬菜基地3000多亩,全年粮食总产量4000万公斤左右、蔬菜300余万公斤、水产品200万公斤,为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南昌市菜篮子二线基地和联合国水产开发淡水养鱼区项目。红旗联圩护佑着这江南鱼米之乡。

  自7月3日长江水倒灌鄱阳湖导致洪水超警戒线以来,红旗联圩五星垦殖场湘子口段已经在超警戒线高水位中浸泡了近20天。五星垦殖场党委书记、场长吴继荣指着鄱阳湖和红旗联圩说:“在2010年汛期,水位也差不多也有这样高,水都快到堤面,形势特别严峻,防汛压力十分大,当时大家都相当紧张。

  面对今年如此严峻的防汛形势,五星垦殖场从容应对,将农业生产平稳有序推进,如何做到的呢?吴继荣帮我们解开了这个疑问:“2012年,鄱阳湖第六个单项建设,对红旗联圩加高、加宽,其中重要的险工险段进行了加固,这给全场55平方公里系上了安全带。在今年汛期前,我们对全场水毁工程进行了全面修复。大量的水利投入和大规模的水利建设,提高了五星垦殖场的防洪能力。

  当地农业生产之所以能在严峻的防汛抗洪形势下有条不紊地推进,要归功这些年的水利建设和当地有序有力的防汛工作。 

  提前筹划 有备无患

  我们了解到,五星垦殖场在2015年底就开始筹划度汛方案、应急预案和宣传讲解。今年3月成立防汛指挥部,并在全场下发了防汛准备工作的通知。在汛期前1个月就将方案中的防汛抢险物资准备完毕,包括编织袋、麻袋、防浪布、砾石、块石、帐蓬、车辆、挖掘机、木桩、木料、模板、打草机等物资全部进仓库到位。

  翻阅五星垦殖场防汛指挥部资料,其中“421巡查制”、“一老带二新”的查制度引起我们的注意。吴继荣向我们一一介绍说:“指挥部在‘建、防、守’一体化的干部责任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了“421巡查制”和“一老带二新”的1小时交替巡查制度。全场分成一个总指挥部,两个分指挥所和7个防汛责任区的层级式巡查管理,总指挥所每4个小时对全防汛段巡查一次,各分指挥所每2个小时对分管防汛段巡查一次,每个防汛区派1个了解各地段地质、水源情况的老同志带领2个新同志在防汛区实地巡查水位、泡泉、渗漏、水浪冲刷等险情,每小时交班一次,并做好交接班记录,确保每个责任区24小时有人巡查。场内很多对当地情况非常了解的老同志及种地能手,承担了“一老带两新”的责任和义务,在排查、巡查、泡泉、冲刷严重大险情中勇挑重担,老当益壮,当起了防汛抢险的尖兵。”

  目前,每天巡查人员120余人,累计投入巡查人员1335人,巡查3745人次。三级巡查制度严而有效,各岗位严防死守,确保巡防无盲区。为此,特别组建了150人的防汛抢险突击队,每次险情从发现到处理都及时高效,全场防汛段共发生10次险情,每次都得到有效控制。目前鄱阳湖处在高水位且大堤浸泡日久,防汛形势依旧严峻,五星垦殖场防指求各级大家克服松懈、应付情绪,进一步落实防汛责任,做到堤段到位、责任到人,加大巡堤查险力度,夺取防汛抗洪工作的全面胜利。

  放眼望去,在五星垦殖场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天蓝,水秀,气清,林茂。远离了洪灾,这里一定会变得更加美丽,人民生活更加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