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下“小九寨”

29.12.2015  10:13

  □曾绯龙

  衙前镇,地处遂川县北部,为“中国绿色名镇”。这里的竹山,远看像奔涌不息的波涛,时而有白色的浪花飞溅,那是轻灵的白鹭在纵情翱翔;时而有黑瓦黄墙的客家民居翘出檐角,袅袅炊烟如歌,那是在吟唱家园的温馨与欢愉;时而有一团团红彤彤的火焰在波光里霍霍燃烧,那是不知名的野花在展示内心的激情。近看,一根根笔直伸向云空的青竹,像等待检阅的战士,神情凛然,气韵昂然,标准的立正姿势宣示一种青春朝气。这里的蜀水,分左、右两条支流,宛如古代仕女的裙裾,飘飘荡荡,在绿树繁花间舞出婀娜的风韵。

  时值春夏之交,我慕名来到衙前镇的茶盘洲。只见层峦叠嶂,客家风格鲜明的小山村,掩映在参天古木之中。随行的文友,皆欢呼雀跃分散到竹林里拍照、嬉戏,我却独自踱至村头的蜀水边一处洗衣码头。

  啊,在宁静缱绻的时光里,我见到了奇绝的景色!只见蜀水蜿蜒蛇行,它绕过一片竹林,接着倚立于一堆乱石之间小憩片刻;然后拐一个急弯,再越过一片细软的沙滩,最后欣欣然跳到我眼前,仿佛调皮的孩童,眼眸折射出纯净剔透的光芒。

  这是一条斑斓的画廊!水面上有的地方平缓如镜,倒映着婆娑的树影;有的地方因巨石羁绊而迸出洁白细碎的浪花,发出一声声绵软清幽的呢喃;有的地方缘于营养物质特别丰富而吸引大量小鱼,它们在波光里梳妆,在漂移的树叶花瓣上打筋斗。它们用一张张翕动的小嘴,在水面上画出各种奇形怪状的图案。

  我脚下的一泓浅湾,大概由于水底分布许多碎石,矿物质较多,而呈现淡绿、粉红、靛蓝、灰褐、米黄、墨绿等色彩,恍若万花筒,不断摇曳变幻,让我的目光倦了,心儿醉了,腿脚酥了。对面的几处浅湾,也一样五彩缤纷。这样的色调鲜嫩水灵,甚至是数种色彩的叠合混杂,只有大自然的神来之笔,方能绘就。即使吴道子、毕加索穿过时光隧道来到此地,也画不出这么纷繁多变的颜色。

  这里的古木,高大挺拔,郁郁葱葱,蕴藏多少历史深处的传奇传说,见证着多少苍桑荣耀、潮起潮落。

  江南楠木之王,植于宋,围径5.86米,高40米,树冠达800平方米,枝繁叶茂,庇佑着客家山民;千年黄金柴,学名牡荆,俗称健康树,围径3米,树高30余米,藤蔓缠绕;江南竹柏之王,俗称“文昌树”“长寿树”,围径3米,树冠约200平方米,终年苍翠;千年罗汉松,载于唐,俗称“祈福树”“旺财树”,树干围径5.82米,高18米,树冠达600平方米,秀丽葱郁……这么多饱经风霜的古木,集中于衙前,就像一位位坐禅的老僧,面容平静,额头爬满睿智的思想。它们守望着大山金色的梦想,守望着庐陵最早的书院之一:新兴书院,让文脉绵延,书香飘袅。

  “碧烟一泻,杏月千里,浮光耀金。俯而临其下,锦鳞触浪,渔舟唱晚,千竿棹头,静影沉璧也。”“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我脑海里下意识迸出这一大串小巧玲珑、叮咚作响的诗句,正契合此景此境此情。这里的大气唯美,这里的幽雅温润,让我情不自禁惊叹一声:好一处井冈山下“小九寨”!

让协商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培育‘赣事’好商量品牌,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政协新闻网
解决烦心事 笑迎高铁来
● 本报记者 熊灵 通讯员 曾志明 谢建春 政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