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法院法官驻村服务群众工作纪实

28.08.2014  11:21

        “法官驻村办案在家门口说事,方便、快捷,能达到在法庭上达不到的效果,也避免了邻里之间对簿公堂而留下仇怨。‘一村一法官’真是为民办实事啊!”针对江西省井冈山市人民法院驻村法官成功化解几起矛盾纠纷,井冈山市古城镇古城村村书记老袁感触颇深。

        今年5月以来,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井冈山法院探索建立了“一村一法官”工作机制,安排58名法官和工作人员进驻106个行政村,开展基层调解工作。

        从战火硝烟走进和平年代,20世纪80年代以来,群众路线是井冈山的传家宝。在新时代的今天,如何更好地服务群众,让老区人民知法、懂法,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合法权益,是井冈山法院群众路线工作的重点。

        “一名法官一盏灯,一支服务队一面旗

        井冈山不少乡村位于山高沟深、较为偏远的地方,交通不便给群众诉讼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如何让群众方便地解决矛盾纠纷呢?井冈山法院以法官驻村的形式,本着“一名法官一盏灯,一支服务队一面旗”的宗旨,深入山区基层开展工作。

        “感谢法官来看我们,还给村里送了外出务工法律维权方面的书籍!等务工返乡的村民回来,一定让他们好好学学!”井冈山市厦坪镇菖蒲村党总支书记王国荣说,“今后村里一旦发生法律纠纷,一定会及时联系驻村法官,争取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鹅岭乡上坊村村干部龙樟发提出,希望法院能将一些简单地教群众打官司的宣传画在村里进行张贴。驻村法官立即回复说:“你的这个建议很好,我们回去后就设计印好,下次来走访时就给你们贴上。

        本着“让法官多走路,让群众少跑腿”原则,该院还将审判庭搬到了景区、田间地头、农户家中……

        “我们是外地游客,逛根雕店时,小孩不小心碰坏了店家的展品,店家要我们赔好几万元,怎么办?”在茨坪景区巡回点,带着孩子的小李焦急求助。景区巡回法庭法官立即介入调解。两个小时后,小李带着孩子再次来到巡回法庭,十分感激地说:“感谢你们的帮助,对方总算答应只让我们赔偿点维修费用了。谢谢你们!

        “你们来得太及时了!现在村民们法律意识增强了,对法律知识的渴求及对法律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你们能在这个时候派法官驻扎在村里,帮助村民了解法律,实时为村民解决实际的法律难题,着实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真是太感谢你们了!”驻村法官走访井冈山市荷花乡苍冲村时,村书记动情地说道。

        “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才能缩短与群众的距离

        有了“一村一法官”工作机制后,遇到乡村的邻里纠纷,先由“群众说事”将事实说出来,接着再由驻村法官针对“群众说事”中反映出的法律问题,讲解法律规定,开展法制宣传,参与调处纠纷,有针对性地为当地群众提供法律服务,进而维护村镇和谐稳定。到目前,驻村法官共向群众提供法律咨询200人次,向村民发放法律宣传册300余册,集中开展普法活动3次,调解纠纷10余起。

        驻村法官在工作过程中还建立详细的台账,包括受理事项、案件类别、当事人情况、解决方式、反馈情况,并把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和问题原原本本地记录下来。对于群众提出的问题,能够当场答复和解决的及时解决,不能当场解决的由院活动领导小组研究后,拿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或解决办法,再由走访法官及时进行回访反馈。在驻村工作中,对于接触到的纠纷,将依托村两委、民调人员,先让群众摆事实、讲道理,再通过公开评议促进纠纷解决。

        “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才能缩短与群众的距离;脚下多沾泥土,法官心中才会沉淀更多地为民情怀。让法官血液里流淌着红色基因,法官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理念就会代代相承!”该院院长陈井伟说。

        法官驻村做“村官”,将法官的心与人民群众的心紧紧联系在一起,畅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