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的“酒菊花”

24.05.2016  12:41

  □袁晓赫

  柳枝发出了嫩芽,常青树也窜出了新叶,我自然又想起了井冈山的红杜鹃。

  每年春天,群山刚披上绿装不久,又套上了红装,红杜鹃盛开的时候,花儿被翠绿衬托着,那一座座翠绿的山峦,都抹上了一团团火红火红的色彩,那披天盖地的鲜艳红装映得山红、水红、人也醉。那季节中,不管是谁上山干活,都会摘几枝红杜鹃回家。男子人(男子)、娘婆人(妇女)砍柴回来,担前担后插上了红杜鹃;背木的伙计下山,木头上“”上了红杜鹃;老倌人、老婆婆上山割藤、挖草药,也不忘在背篓里放几枝红杜鹃捎回家;“客娘”(未出嫁的姑娘)们更不用说了,十七八岁的花季少女最爱美,还会错过这么这个好季节!她们的闺房里摆满了杜鹃花;最兴奋的属孩子们,有空就往山上跑,他们可不是去“欣赏”而是去“品尝”杜鹃花的,杜鹃花的花瓣可以食用,那味道可好了,它甜中略带酸,清爽可口。

  红杜鹃又称映山红,杜鹃花是中文学名,映山红是地方俗称,井冈山老表既不称学名,也不称俗称,而亲切地叫它“酒菊花”,那可能是它的奶名。井冈山的“酒菊花”年复一年,在平淡之中默默无闻地生长着,她不眷恋阳光的温暖,不屈服暴雨的摧残,与自然界和谐地相处着,保持着自己独特的个性,它纯洁的灵魂,犹如勤劳朴实的老表,深深扎根在厚实的土壤里,延伸着平凡却充满希冀的生命。我一看到一想到红杜鹃,就会情不自禁的想起那奔流不息的溪水,深山老林中的古道,葱郁的杉树林,还有那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披着蓑衣在田头山间忙碌的老表,那是我心头永远定格的风景,是一幅幅经典的画卷。

  古代文人墨客作了许多赞诵映山红的美文诗句,如白居易赞曰:“闲折二枝持在手,细看不似人间有,花中此物是西施,鞭蓉芍药皆嫫母”。杨万里“何须名苑看春风,一路山花不负侬。日日锦江呈锦样,清溪倒照映山红”,白居易“回看桃李都无色,映得芙蓉不是花”。都颂扬了映山红质朴、顽强的生命力。如果没有在井冈山农村长期生活过的经历,如果没有亲身经历那叫人目迷神醉的情景,而只在城市里看盆花,我绝对体会不到小小的红杜鹃会被诗人称为映山红。红杜鹃不仅花、叶兼美,而且中文名花、鸟同名,那是来自神话传说:传说杜鹃鸟(俗称布谷,也叫子归、子鹃。)在春夏季节,彻夜不停啼鸣,啼声清脆而短促,唤起人们多种情思。如果仔细端详,杜鹃口腔上皮和舌部都为红色,古人误以为它啼得满嘴流血。杜鹃高歌“归来”、“归来”之时,正是红杜鹃盛开之际,人们见杜鹃花那样鲜红,便把这种颜色说成是杜鹃啼的血,遂以鸟名作花名“杜鹃花”。唐代诗人成彦雄写的“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李白:“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便成经典。后人有“杜鹃啼处血成花”之说,因此花、鸟同名。每当我看到绿影簇拥着的映山红,就仿佛听到它“归来”“归来”的呼唤声。

让协商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培育‘赣事’好商量品牌,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政协新闻网
解决烦心事 笑迎高铁来
● 本报记者 熊灵 通讯员 曾志明 谢建春 政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