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茅坪乡旅游:昔日“过水丘” 今朝“蓄水池”

31.03.2015  11:03

    井冈山市茅坪乡是著名的“八角楼”所在地,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但过去由于旅游产品单一,游客参观完后,很少能留下过夜。景区缺乏深度游的空间,被人戏称为“过水丘”。

  为改变这种状况,该乡依托优美的自然环境优势,推出了“山地人家”农家乐项目,融镇村联动、老建扶贫、红色培训、美丽乡村建设于一体,有力地推动了农民增收致富。昔日“过水丘”变成了今朝的“蓄水池”,茅坪乡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特色的旅游扶贫发展道路。2014年,该乡旅游经济逆势上扬,“八角楼”景区购票人数超过15万,增长33%;过夜游客达3.6万人(次),实现翻番;带动当地200余人实现脱贫。

  外围基础设施风格整齐划一,游步道旁陈放着旧时的农用器物,漫步“山地人家”间,记者感受到醇厚的农家风情。该项目位于井冈山市茅坪乡“八角楼”景区旁,2014年5月完工,占地60余亩,由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20栋庐陵风格与客家风情相结合的农家乐接待住房及周边设施组成。“‘山地人家’项目既解决了群众建房的刚性需求,又完善了旅游服务的基础设施,是一项一举两得的好事!”茅坪乡党委书记兰胜华高兴地介绍。

  “自去年5月开门迎客以来,我们已经接待各类培训团体和自驾游客50多批、5000余人(次)。”“山地人家”理事会负责人谢明泉告诉记者,他们还成立了农家乐专业合作社,整个项目都由合作社统一运营、统一管理,所得收入按比例返还给农户。在谢明泉看来,该模式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山地人家”的良性有序发展。

  源塘村的刘秀峰是一位深山移民,曾经年收入只有3000元的他而今受到“山地人家”项目的扶持,年收入增至3万余元。因此,他在外打工的儿子也返乡创业,在景区为游客提供拍照服务,一家人都吃上了“旅游饭”。

  眼下,茅坪乡计划依托“山地人家”项目,科学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广旅游农业,进一步拉长旅游产业链,让更多的群众受益。

  苏区溯源:茅坪,“八角楼的灯光”彻夜长明的地方。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红军来到这里,与袁文才的地方武装会合,开始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7年10月至1929年1月间,茅坪作为井冈山斗争时期党、政、军最高领导机关所在地之一,见证了工农革命军诞生之初的艰苦岁月。在八角楼的灯光下,毛泽东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著名文章。今天,茅坪是井冈山斗争时期革命旧址旧居最为集中、保存最为完好的区域。(郭曼侬 记者 李 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