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地区今明两年经济增长依然强劲

01.06.2016  05:53

 经济日报华盛顿电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的最新一期《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经济展望》报告认为,亚太地区今明两年经济增长依然强劲,GDP增速将达到5.3%,几乎占到全球经济增长的三分之二。虽然亚洲经济增长略有放缓,但依然是全球增长的引擎。尽管外部需求仍然疲软,该地区多数经济体的国内需求依然稳健,这得益于低失业率、可支配收入增长、较低的大宗商品价格和宏观经济政策的支持。

  值得关注的是,亚太地区各经济体增长前景不尽相同。中国经济增速预计从2015年的6.9%小幅下降至今年的6.5%。中国经济将继续调整,从制造业和投资向服务业和消费转型。IMF认为,中国这种向较缓慢但更加可持续增长的转型对中国和全球经济而言都是有益的,消费支出已成为中国经济更加重要的增长引擎。

  由于消费税上调效果即将显露,日本经济增速预计在2016年继续维持在0.5%,2017年将下降至负增长0.1%。人口老龄化和高企的公共债务依然是日本经济长期增长的主要拖累。印度受益于低油价,在世界大型经济体中依然增长最快,今明两年GDP增速预计为7.5%。越南在东南亚地区快速增长的国家中表现突出,这得益于电子产品和服装制造业出口的快速增长。菲律宾和马来西亚预计将维持强劲增长。

  虽然亚太地区多数经济体的经济前景依然稳固,但该地区经济增长仍面临众多外部挑战,包括发达经济体增长缓慢、新兴市场增长普遍放缓、全球贸易疲软、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低以及全球金融市场波动增加等。这些风险加剧了脆弱性。

  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和国内政策不确定增加了潜在贸易纠纷和国内需求下降的风险。自然灾害也会破坏已经取得的经济成果,特别是在低收入国家和小型国家(包括许多太平洋岛国)。同时,这些国家也面临着全球性银行削减金融服务(或“去风险”)的挑战。但报告也认为,结果可能比预期好得多。较低的大宗商品价格可能超预期地促进该地区经济增长;地区性和多边贸易协定能使亚太地区受益。

  报告强调,尽管亚洲经济体拥有充足的缓冲且能更好应对未来的风险,但各国需要采取政策,促进增长并减少对全球性和地区性风险的敞口。

  在财政政策方面,报告建议各经济体调整支出结构,以便推出有利增长和迫切需要的基础设施和社会支出。灵活的汇率应继续作为防御外部冲击的第一道防线。外汇干预和资本流动措施可在特殊情况下使用。应继续使用宏观审慎政策来应对金融波动和风险,以作为对货币和财政政策的补充。

  报告认为,结构改革依然是提高亚太地区生产力增长的关键,需要开展结构性改革来支持潜在增长并促进再平衡。该地区过去的改革都非常有效,促进了经济多元化,并帮助亚洲进入了全球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