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阐述亚洲安全观 分析称非中国版门罗主义

23.05.2014  11:58

  5月21日,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在中国的上海举行。亚洲地区各国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齐集于此,这次会议不仅会聚着全亚洲的目光,更加吸引着来自全世界的关注。亚洲,作为“世界上最具发展活力和潜力的地区”,正面对着不可忽视的新问题与老问题。而中国,作为亚洲地区的重要大国,这一次在“主场”登台发声究竟带给我们哪些新看点?

   新舞台:中国迎来“主场外交”年

   山积而高,泽积而长。”中国是亚洲安全观的积极倡导者,也是坚定实践者。中方将一步一个脚印加强同各方的安全对话和合作,共同探讨制定地区安全行为准则和亚洲安全伙伴计划,使亚洲国家成为相互信任、平等合作的好伙伴。

  ——摘自习近平在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上的讲话

  2014年被认为是中国的“主场外交”年,因为在这一年里中国将先后举办亚信峰会和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而本次的亚信峰会也自然成为了“主场外交”年的开年大戏。

  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是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于1992年在第47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成立的,主要目的是要在亚洲大陆上建立起有效的、综合性的安全保障机制。作为亚信创始成员国,中国一直是亚信进程的积极参与者和建设者。

  2014年早些时候,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指出,亚信峰会和APEC会议是今年中国外交重头戏。今年中国外交的一大特点是“主场外交”。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在本国主场全面阐释与亚洲安全相关的外交主张。亚信成员国也将表达加强信任协作、建设全面不可分割安全环境的共同愿望和坚定信念,并为亚信第三个10年发展作出规划。

  诞生22年来,亚信首次来到中国。相较于APEC峰会、上合峰会等,亚信更侧重于“共同安全、合作安全和综合安全”等话题;相较于以往一些聚焦经贸的国际论坛组织,亚信更侧重于促进各方沟通和信任,凝聚各方共识和智慧,探讨解决当今亚洲面临的紧迫问题。

  峰会吸引包括亚信成员国、观察员、峰会客人在内的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领导人、负责人或代表与会,是亚信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盛会。

  “亚信成员国涵盖的范围广、具有代表性,是涵盖国家最多的亚洲安全对话论坛。亚信首次来到中国,是中国在家门口开展多边外交活动的一次重要机遇,对亚信各成员国而言,也是一个多边互通有无的重要机遇。”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曲星说。

  连日来,多国元首纷至沓来,东道主和与会国家间的双边、多边活动密集展开。习近平主席分别同俄罗斯总统普京、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吉尔吉斯斯坦总统阿坦巴耶夫等举行了会谈。他还会见了多国领导人和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

  “亚洲是一块民族、宗教、文明多样性突出的广阔地域。成员国国情千差万别,发展水平各异,利益诉求各不相同,举办峰会有助于进一步凝聚智慧和共识,向‘多元的亚洲’传递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理念和信心。”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黄仁伟分析。

  观察人士预测,在开展“主场外交”的过程中,中方作为峰会东道国,在亚信框架下,将推动各方以平等协商、和平合作方式开展对话交流、处理矛盾分歧。专家认为,亚信峰会在积极开展政府间外交的同时,也为增进中国和亚洲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协作和了解信任提供了重要机遇。

  香港《大公报》22日也在文章中指出,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和在国际舞台的影响力和话语权的不断提升,中国将会积极承担更多国际责任,同世界各国共同维护人类良知和国际公理。中国对亚洲乃至世界负责,世界交往中讲究平等互利,不能只是单向索取。从这个意义上讲,充分考虑地缘政治的因素,在本次峰会上推动新的安全战略构想,实现多领域的合作,不仅是中国的期待,也是亚洲大多数国家的期待。(记者 许晓青 王建华 任瑞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