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锂都”新跨越
秋高气爽时,记者走进宜春经济技术开发区,只见福斯特新能源公司的技工们忙着为众泰纯电动汽车组装、检测1.1万套动力锂电池组。该公司的18650圆柱形锂电池产量居全国第一、全球第三。
“亚洲锂都”宜春,80多家锂电企业在宜春经开区集群发展,阔步向前。
借力壮企,把锂电产业链拉长
宜春经开区是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也是国家锂电新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在经济新常态下,工业发展进入集中发展、集聚发展、集群发展的新阶段。头顶“国字号”光环,该区不懈怠,抓产业、谋发展、促升级。
“经济新常态更要有所作为,用新思维想问题、找对策,以思想升级引领产业升级,加大产业招商力度,把锂电产业链拉长,形成集群发展新优势。”宜春经开区党工委书记凌成卫说。
该区完善产业发展规划,转变招商理念,健全项目入园联审联批制度,破除各种优惠承诺“依赖症”,依托发展环境、特色产业、园区平台的综合优势,吸引锂电项目投资,并将招商引资与提升产业层次、集约用地水平、投资强度和税收贡献率紧密挂钩。
通过专业招商、组团招商、委托招商等多种形式,该区新签约锂电项目29个,签约总投资269亿元;在建项目23个,其中年产1.9万辆新能源客车、校车、房车的鑫龙高科,投资10亿元的宜春客车厂低速短程电动汽车等项目进展顺利。
腾笼换鸟,促产业转型升级。该区引进北京千禧集团整合瑞福锂业生产电池级碳酸锂,引进北京星和众工整合富鼎科技生产锂电池隔膜,盘活园区现有资源,放大锂电产业基地的承载空间。
目前,宜春经开区已投产锂电项目22个,如投资10亿元的正拓公司石墨生产项目、赣锋锂业年产500吨超薄锂带制造项目均已投产,正拓公司今年2月在“新三板”上市,福斯特进军能源互联网产业。
咬定目标不放松,宜春经开区坚定推进锂电产业集群发展,初步形成“锂矿开采—锂云母加工—碳酸锂生产—锂电池材料生产—锂电池制造—新能源汽车生产”的完整产业链,发展后劲强劲。
合力创新,插上产业腾飞的翅膀
“锂电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拼的是技术,比的是产品,我们从建立锂电产业基地起,就紧盯国内外锂电技术前沿,坚定不移地走创新驱动之路。”宜春经开区管委会主任应勤进对记者说。
用好政策导向,强化产学研合作,重点推动锂电新能源产业技术创新。目前,该区在企业建立了39个市级以上科研机构,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13个;福斯特建立了院士工作站,合纵锂业、正拓新能源和福斯特均在筹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该区还成立江西省高能电池创新团队、锂云母综合开发创新团队和锂能产业专家库。福斯特、合纵锂业、江特锂电等多家锂电企业与中国科学院、同济大学、中南大学、上海硅酸研究所等知名院校、科研院所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100余项,提升了锂电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产品竞争力。明冠新材料公司研发的太阳能背板,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帮助光伏企业摆脱了长期依靠进口的局面。
宜春经开区推进科技创新协同体建设,扶持公共测试平台、公共实验室、信息数据库等专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解决锂电产业提升的共性问题,破解中小企业难以突破的技术瓶颈,吸引了一大批锂电产业上下游企业入驻,促进锂电产业链上下游技术的深度融合。
近两年,该区列入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资金项目、市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项目等60余项,争取科技项目资金近亿元,有5家企业承担或参与起草、制定7项国家标准,掌握了行业技术标准话语权。
接力服务,做好发展升级“加减法”
8月,动力锂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生产企业——江西升华新材料有限公司,从签约入园到注册登记,不到4天就全部办妥。9月,升华新材料的上游企业宜邦新材料公司第一次到经开区考察,就签订了入园协议。
“办事认真,说话算数,服务到位,不让一个投资者受委屈。”这是宜春经开区对投资者的承诺。该区每年坚持兑现招商引资奖励和企业支持政策。每天多干一小时,每周多上一天班,成为全区干部的自觉。
宜春经开区精心做好“加减法”,主动当好推动锂电产业集群发展的“明白人”和“实干家”,一年接着一年干,不断加强服务,优化发展环境。
企业不断落户、投产,物流短板问题逐渐显现。该区做好“加法”,引进客商在锂电产业基地投资建设物流中心,首期投资4.5亿元,目前已进驻200余家物流企业。
物流中心项目落户后,宜春经开区主动让利做好“减法”,在用地、规费、税收等方面扶持物流中心轻装上阵。物流中心接过让利“接力棒”后,又让利给物流企业,大幅减免租金、管理费。
租金压力和运营成本减少了,200余家物流企业加速集聚,不仅就近分享了经开区的物流蛋糕,还主动降低物流运费,减少了经开区生产企业的物流成本。
让利于企,互利共赢,带来了“乘数效应”:锂电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连续5年以年均超30%的速度递增,今年更是逆市飘红,发展势头强劲。
“亚洲锂都”新跨越的步伐,坚实而有力。(舒旻 记者 邹海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