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行股价异动引关注 国有银行混改话题再升温

15.06.2015  14:01
原标题:交行股价异动引关注 国有银行混改话题再升温

早在2014年7月,交通银行曾发布公告称,正在积极研究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可行性方案。今年6月,伴随着交通银行资本市场的强劲表现,银行混改预期再度引爆舆论场。

在6月初的6个交易日中,交通银行A股累计出现3次涨停,涨幅达到近50%。对此,尽管交通银行已发布澄清公告称,“混改”暂无进展,但市场仍旧普遍认为,交通银行的混改方案很可能在6月份出台,交行或将成为首家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国有银行。

交通银行或试吃混改“头啖汤”相关舆情高涨

交通银行“混改”方案何时出台,引领舆论期待。6月4日,交通银行于港交所发布声明,澄清就“混改”一事暂无重大进展事项需披露,此回应内容触发银行“混改”相关报道数量在次日攀高达到第一次峰值。随后,媒体关注视野逐渐向行业层面转移,银行业整体“混改”动向成为热点议题,6月9日,“中行有望试点‘混改’”新闻的出现,促使银行“混改”话题舆情热度再度升温,相关报道数量再度攀高,达到第二轮峰值。

交行股价异动引发关注 混改话题“重燃”。6月1日,交行股价突然发力并在午后涨停引发市场关注。搜索显示,当日收盘后,《交行午后涨停 市场期待混改方案落地》的报道率先在第一财经网上发布。报道中以“一名券商银行业分析师”口吻,预测方案落地时间窗口就在本月内,银行业混改的话题再次进入公众视线。

随后,媒体聚焦交行“股权混改”方向,多数媒体从交行股价异动解读出市场看好银行业混改。如,《经济参考报》的《银行业混改大幕暗启 交行涨停引领银行板块》和《广州日报》的《银行业“混改”预期重燃》两篇文章在新闻类网站上均得到上百次转发。阅读此类报道可以发现这样的共识:市场对交行混改方案即将落地有强烈的预期。国有控股地位不变,民营资本或外资股权占比扩大将成为改革方向。

交行混改话题经外媒报道持续发酵。6月3日彭博社曝出交通银行混改最终方案在大约一个月前已上报国务院,预计方案最快于两周内获批。这则消息虽未给出具体来源,但由于有明确的时间和政府职能部门,被广泛评论和转载。媒体报道和网民评论显示出对这位“知情人士”消息准确性的信任。面对舆论的涌动,交通银行做出反应,4日在香港交易所发布《有关媒体报道说明的公告》称,本行未有需要披?的重大进展事项。在境外媒体渲染和交行回应的共同作用下,事件在6月5日迎来第二波媒体报道高峰。

舆论热议银行混改话题 谁是“下一个”成焦点。6月9日,有关交行混改的报道达到997篇,成为本轮舆情事件的最高峰。

这一时期,媒体关注焦点发生转变,由交行扩散至行业层面,如,中国银行有望成为下一个试点混改的国有大行;北京银行正在酝酿员工持股计划等。部分媒体联系到中央汇金于5月26日在A股市场减持工行、建行股权合计逾35亿元,认为这些迹象均表明银行混改的大幕正在拉开。

话题舆论场“冷热不均”前景均被看好

传统媒体:参与热情高涨 评论呈现积极态势。传统媒体密切聚焦交行“混改”的最新动向,对其“混改”前景普遍持积极态度,从报道内容来看,“混改”的宏观背景、银行业“混改”的趋势等相关内容,成为媒体解读重点。

意见领袖:看好“混改”前景 看淡此次交行股价上浮。 与传统媒体的普遍看好不同,“意见领袖”群体对交行“混改”是否有进展看法呈现分歧。多数专业人士认为,交行“混改”虽是利好,但由于方案并未正式出台,改革的幅度有待明确,资本市场的反应或有过激。

部分金融界人士认为“混改”消息引发的股价蹿升属于炒作。财经评论员马克撰文分析,目前看来,没有消息表明交行行长会市场化选聘,交行员工会有持股计划,所谓的交行混改传闻可能沦为一场闹剧。

专栏作者夏心愉也认为市场高估了交行“混改”方案的影响,在腾讯财经发表评论:“一个‘混改’的预期,究竟配得上几个涨停?”文中引用交行董事长牛锡明稍早前回答记者的话:“国家控股基本架构不会做大的改变,内部股权结构会有所变化”,揣测“混改”方案中的改革力度不会太大。

专业人士也对交行“混改”消息带来的积极市场预期乐观其成。如新浪微博认证的@罗毅首席分析师 认为,交行此举将拉开银行业国企改革的序幕,国有大行都能主动改革,其他中小银行更不会落后太多,由“混改”带来的行业性的催化效应将可持续。金融专家@余丰慧评论,如果交行先走、中行紧随成真的话,那么,中国银行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可以说迈出了最为关键的第一步。

自媒体舆论场:投资热情高涨 但对改革不甚关注。由于交行混改消息的专业性较强,普通网民对此话题的讨论并不敏感。整体来看,期待混改方案落地的声音占主流。而股民关注的重点为交行股价能否保持强劲走势。讨论热点集中在影响股价的因素上,如方案出台的时间节点、混改后交行的业绩、长线和短线收益预估等。股吧里,“买交行不会亏”,“千金难买回头牛”,成为热词。

舆论对于“混改”充满期待

交行“混改”模式给予舆论充分想象空间。虽然目前银行业“混改”方案具体落地时间仍不明朗,但交通银行将在国有银行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先行先试”,已成为舆论共识。交行的股权结构优势促使舆论对其“混改”高度期待,近一年中,交行频频传出的“混改”动作,包括高管购买自家股票、用人制度更趋市场化、加大一线业务人员奖励弹性、今年首次“出海”以13.534亿港元购买巴西BBM银行80%流通股权等,也不断预热该行“混改”预期。一旦交行率先落实“混改”,其“混改”模式或将成为今后国有大行的样版,示范效应必将成为舆论关注重点。紧抓“混改”契机,交通银行相关经营动向或将成为舆论持续跟踪播报的重点。

银行“混改”进程加速符合舆论期待。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混合所有制改革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成为国资国企改革的重要举措。在混合所有制改革如火如荼进行的大背景下,银行业“混改”呼声日益强烈。而事实上,目前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利率市场化改革加速、互联网金融冲击、金融脱媒加剧,凡此种种均对银行经营造成巨大压力,银行业迫切需要通过股权结构多元化提升银行经营效率,“混改”已是大势所趋。5月底,汇金减持工行、建行股被视为银行业混改取得实质性推进的一大信号,6月份,银行板块的整体提振再度印证银行“混改”或正在提速推进,种种信号昭示着,银行“混改”大幕已然开启,更大的动作或正在酝酿中。

混改”预期提振银行股估值。2015年以来,我国“牛市”行情强烈吸引眼球,在前五个月中,银行板块累计上涨16%,大幅落后于市场指数。6月份,银行“混改”预期的释放,使得银行股估值较低的银行股备受市场青睐。业界普遍看好银行“混改”前景,认为混业经营闸门的放开将为银行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动力,随着“混改”的不断推进,未来银行股的估值仍有望继续提升。

股权结构成为“混改”核心焦点。截至目前,银行业“混改”措施仍不明确,三个核心问题,即股权结构改革、经营体系的改变以及员工聘任薪酬制度的市场化成为市场关注的重头戏。其中,股权结构的改革决定了后两个问题的执行思路,被视为“混改”的核心步骤。“混改”是否能改变国有银行一股独大的局面,能否打破垄断经营的困境,其留给民资的空间究竟有多大,改革会否陷入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效果的尴尬境地,或将成为舆论日后关注的重中之重。围绕此方面内容,银行或可着重加强引导,避免舆论对“混改”的实际效果产生质疑,对整个行业造成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