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指挥交通 一干就是5年 新余一对夫妻无私付出受大家赞誉

17.11.2014  10:01

  不管炎夏寒冬,每当上下班高峰期,一对年过六旬的夫妇都会准时出现在新余市新钢公园南村沁园路十字路口,戴着小红帽,手执黄色小旗,指挥疏导交通。如今,夫妻俩已经在这执勤了5年,他们的无私奉献感动了路人;他们的执著坚持,也使原本拥堵异常的沁园路变为一条畅通有序的和谐之路。他们就是新钢公园退休职工殷赣康、张赣春夫妇。11日上午,新余市交警部门邀请殷赣康夫妻俩做客《民生新余·交警直播室》栏目,通过广播频率与广大市民进行交流互动,分享他们5年来义务服务交通公益活动的心得。

  目睹事故 想当“交警

  说起为何义务当“交警”疏导交通,殷赣康打开了话匣子。

  2010年5月的一天,殷赣康和老伴外出回家时路过新钢沁园路,看到该处十字路口行人、车辆众多,交通一度堵塞。正好在此时,一名小学生过马路,被一辆避让不及的摩托车撞倒在地,顿时原本拥挤的马路更加寸步难行。见此,殷赣康便有了到沁园路口义务指挥交通的想法。他把想法和老伴一说,老伴也赞成,并表示愿意一起上路执勤。

  新钢沁园路每天的人流车流相当多,有来自公园南村、公园北村、富塘、钢都、新钢老生活区等方向去新钢上班的员工,有前往附近新钢中学、新钢小学、望城小学以及新钢中心托儿所等方向的学生,还有通过长青南路立交桥从城北来到城南方向的人流。由于沁园路是一条老路,道路较狭窄且没设置人行道和机动车道等,车辆之间经常会发生一点小摩擦,交通事故时有发生。

  为了解决沁园路交通混乱的问题,2010年6月,新钢公园南村社区决定在社区内招聘交通志愿服务者,刚退休不久的殷赣康夫妻俩闻讯后立即报名。由于工作条件艰苦,而且没有任何报酬,在劝导、制止当事人交通违法时,经常受到别人的冷嘲热讽,甚至是辱骂和殴打,当时报名的志愿者有近30人,分布在社区的各个路口,最后只有殷赣康夫妻俩坚持了下来。

  5年坚持 守护平安路

  每天早晚上下班及放学交通高峰时间段,殷赣康和张赣春夫妇,都准时会在公园南村沁园路十字路口执勤,戴着小红帽、挥动着黄色小旗,吹着口哨,指挥疏导交通、劝导交通违法当事人、护送老人和学生安全过马路,维护交通秩序。每天嗓子喊得口干舌苦,手臂挥动得腰酸背疼,夫妻俩坚持不下“火线”疏导交通。

  “刚开始不被别人理解,工作条件艰苦,而且经常受气受累,也产生过放弃的念头,但是看到拥挤的交通、频发的事故,就又义无反顾地坚持了下来。”殷赣康说,他们非常理解那些抢时间上班的人,尽量与他们沟通,取得相互理解。打交道的时间多了,大家也自觉地听从他俩的指挥。欣慰的是,经过他们几年来的坚持,加上市民的交通安全意识不断增强,该路段交通秩序得到了明显好转。

  在这5年中,被殷老夫妇护送过马路的学生已经数不清了,这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温暖了无数家长和孩子。张赣春说:“当初,可能家长和孩子们还有些不习惯,往往会谢绝我们的护送。我们就不厌其烦地用行动来证明孩子交给我们可以放心。如今,家长们都放心将孩子交给我们带着过马路,并对我们的工作深表敬意。

  身体好就一直干下去

  采访中,公园南村居民王英告诉记者,今年7月酷暑难耐,一次她路过沁园路时,发现夫妻俩都汗流浃背,殷赣康还有点站立不稳,路人见状立即把他扶到阴凉处,并拨打120,经诊断是中暑了。医生说,幸好发现及时,否则后果难以预料。

  对于殷老夫妇的义举,社区居民都赞不绝口。市民张女士说,每天上下班路过此地,都会看到两位老人忙碌的身影,没见过这么好的夫妻,他们能把大家的安全当成自己的事来做,值得大家尊敬。

  殷赣康说:“做事贵在坚持,经过这几年的磨砺,我已深深爱上了这差事。如果身体允许,我们会一直干下去,维护路口交通秩序畅通,尽一点我们绵薄之力。

  ■信息日报记者何琪/文

赣州首开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直通车
  (记者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日9时30分,上饶之窗
江西今年建设设施蔬菜35万亩
  宁都讯(记者梁健、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上饶之窗
江西金融机构全力支持经济复苏
  (记者刘佳惠子)6月30日,上饶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