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26 《中国交通报》)
本报记者 练崇田 特约记者 黄金
日前,沪昆高速公路南昌至樟树段改扩建项目B2标段工地一片繁忙。在农民工张骥看来,自从项目办给他们办理了工资卡,可以按月定时足额领取工资后,大伙心里踏实多了,干劲也更足了。
为破解“欠薪顽疾”,2012年,江西省综治办和省交通运输厅率先在昌樟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办试点,创新农民工工资管理机制,从源头上解决交通建设工程施工单位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试点经验先后在全省交通系统建设领域和全省建设领域推广。
八项机制保证工资按时发
据统计,江西交通运输系统投入工程项目建设的农民工常年保持在10万人次以上,高峰时曾达40余万人次。“前些年,交通建设领域施工单位拖欠农民工工资现象时有发生,引起诸多社会问题。厅里也采取了不少措施,但效果不明显,陷入了‘年年清欠年年欠’的怪圈。”江西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王爱和说,“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顽疾,必须研究从源头上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的良策,必须从现有机制上进行创新,将农民工工资管理纳入法治轨道。”
2012年10月,江西省综治办和省交通运输厅联合出台了《关于创新交通建设工程农民工工资管理的实施意见》(简称《意见》),决定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对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实行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意见》的精髓为八项机制,具体包括:承包合同明确、农民工信息注册、农民工工资预存、农民工工资核算、农民工工资支付、农民工工资监管、违规责任究查和信用记录档案。施工单位拖欠农民工工资被投诉举报,经建设单位查证属实的,取消其在工程建设中的评先资格,并按照合同约定给予相应的处罚。对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施工单位,录入建设企业不良信用档案,同时,书面告知银行将其录入银行诚信系统,并不予为其办理贷款。
八项机制中最关键的一项为农民工工资预存,即从计量工程款中预留12%作为农民工工资支付保证金,一旦出现拖欠行为,将从保证金中直接支付。作为试点单位的昌樟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办,很快就从这一机制中尝到了甜头。“涉及7000多农民工的项目,没有发生一起拖欠农民工工资现象,没有发生一起农民工上访,这要在以前,简直难以想象。”该工程项目办主任刘木根告诉记者,“农民工手持工资卡,就像吃了定心丸,现在工资不拖欠,农民工没了后顾之忧,工程进度更快了,质量也更有保障了。”
鼠标一点工资发放情况尽收眼底
完善的制度只是创新农民工工资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如何让制度落到实处,才是关键和难点。江西为此建立农民工工资管理网络监管信息平台,专门开发了一套农民工工资管理软件。该软件设置红、黄、绿三种信号,分别对应“整改、关注、正常”三种状态,对出现红色、黄色预警信号的情况,则发出监管指令,责令整改,可实现农民工工资管理网上动态化运行和动态化监管。
“我省交通建设工程创新农民工工资管理机制的核心,就是‘八项机制’和‘网络监管平台’,通过信息化智能管理手段,实现了鼠标一点,农民工工资发放情况尽收眼底。”江西省交通运输厅党委书记、厅长朱希告诉记者。
2013年12月,江西省委政法委专门召开全省创新农民工工资管理机制推进会,在全省建设领域推广交通系统源头治理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经验。2014年10月,江西省委书记强卫调研交通建设工程创新农民工工资管理工作时强调,要将成功实践和有效经验横向、纵向加以推广,使之成为依法治省的普遍规范。
截至目前,全省24个重点交通在建项目,共录入农民工信息4.7万份,发放农民工工资12.3亿元,实现了农民工工资“零拖欠”,农民工“零投诉”、“零上访”。全省11个设区市交通部门按省交通运输厅要求开通了管辖项目的二级数据管理平台,由各地按规范实行农民工工资管理。
【中国交通报】江西:法治思维解欠薪顽疾 -
南昌10:35 26.11.2014 交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