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南昌信息化智能交通指挥系统,信号灯按车流量自动配时

10.10.2014  11:22

车辆在城区超速会被抓拍

  在南昌市区,交通信号灯今后不再是以固定的等候时间变灯,而是根据车辆的多少自动调节红绿灯;市民开车出行不用再打听道路的拥堵情况,交通智能诱导屏会每5分钟更新信息,引导市民出行。此外,城区道路超速和违规实线变道将被抓拍,“黑名单”车辆上路将被报警“缉拿”……这一切,都是南昌信息化智能交通指挥系统开通以后的新变化。昨日,记者在南昌市交管局获悉,这个系统,除了加大了对交通违法车辆的管制力度外,还将为市民顺畅出行提供更多的帮助。

   按车流量“自动控制”信号灯

  路口两边没有车辆通行,却因为亮着红灯不得不在路口等候。对于驾驶员来说,这种“浪费时间”的等待,经常让人感到很着急。不过,从现在开始,驾驶员不会再遇到长时间“空等”的情况。因为,信息化智能交通指挥系统对信号灯采取了新的控制措施。路口的信号灯不再是固定的等候时间,而是根据路口的车流量自动调整信号灯配时。

  “自动配时会有一个限度,最少会有6秒,最多则会延长15秒。”南昌市公安局交管局科研所控制科民警说,安装在路面的感应设备,可以对车流量进行统计。当车流量少时,智能信号灯系统就将绿灯缩短,以便车流量大的方向可以提早放行,从而减少司机的等候时间,防止车流量大的路段积压车辆。

  据了解,城区的125个路口安装了交通流量控制系统,这个系统能够根据交通状况,自动协调和调整整个控制区域内交通信号灯的配时方案。不过,该系统尚在调试阶段,交警部门还将通过实地调研,完善自动配时功能。现已完成红谷中大道和赣江中大道沿线15个路口的感应协调控制,阳明路、阳明东路、青山路、八一大道及广场周边共20个路口的白天线协调控制和夜间感应协调控制,其中八一大道孺子路口已实现自适应控制。洪城路、施尧路、抚河路、民德路的感应协调控制也正在调试阶段。

   流量采集系统抓拍城区超速

  超速抓拍,在通常的理解里主要出现在高速公路或者国省道上。城区由于车流量较大,超速的可能性较小。可是,在道路条件好的情况下,尤其是夜间,超速、飙车的现象时有发生。新的交通流量采集系统,虽然主要是对城区的车流量等数据进行统计,但是车速情况也会被采集,城区道路超速会被抓拍。

  在城区125个路口,停车线后30米处,安装了地感线圈。当车辆路过路口时,各个车道的线圈会对路口各方向流量、车速、饱和度等交通情况进行信息收集。智能指挥系统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对路口的交通情况进行合理协调。由于感应线圈对车速也有监测功能,所以当车辆经过路口时,车辆的行驶速度也会被记录。交警表示,如果出现超速的情况,同样会被抓拍。

  信息化智能系统指挥中心的电子系统显示屏上,布满了摄像头的标志。民警只要点击摄像头,其监控路口的显示屏对话框就会弹出,民警可以通过显示屏了解路段的交通状况。据了解,通过城市干道安装的视频监控设备,交警可以及时掌握路段交通流变化,以及路段车辆排队长度。此外,流量控制系统也会自动分析道路情况,并自动分配红绿灯时间。

  此外,在瑶湖大桥、英雄大桥、南昌大桥、八一大桥、生米大桥5个进出城区的主干道上,还安装了微波数据采集设备。交警部门可以通过这个设备,掌握到进出城的交通总量。诱导屏每隔5分钟更新信息

  路口的交通诱导屏是信息化智能系统的新设施,市民在出行的时候,只要根据诱导屏上的颜色,判断所对应路段是否处于拥堵状况。当道路车流量达到150辆/5分钟以上时,显示红色;100辆/5分钟~150辆/5分钟,显示黄色;低于100辆/5分钟则显示绿色。市民可以根据诱导屏的显示,提前选择更合理的出行路线。

  8日15时03分,指挥中心的电子地图上显示,南昌大桥双向车道为黄色、八一大桥进城方向为黄色,城区大部分路段为绿色。根据红色拥堵、黄色繁忙、绿色畅通的比对,通过视频监控,果然看到实际路况与电子地图上显示的颜色相符。据了解,每隔5分钟,智能系统就会根据采集上来的信息,自动更新路口电子诱导屏上的信息。此外,交警部门还可以根据天气预报、交通设施检修、交通事故发布,通过诱导屏显示道路施工、交通事故及其他突发性事件信息。(首席记者 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