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交通系统创新农民工工资管理\"零拖欠\" 全省建设领域推广

02.01.2014  11:54

  还有不到一个月就是春节了,在昌樟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务工的邢乐高的工资早就发到银行卡里了,“今年可以安心回家过年了”。

  为破解“欠薪顽疾”,江西省综治办和省交通运输厅率先在昌樟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办试点农民工工资管理机制,对农民工资发放进行全程保障取得明显效果,试点经验随后在全省交通系统建设领域推进。目前,在交通系统建设项目务工的5万名农民工,均及时足额领到了工资,实现了农民工工资“零拖欠”,农民工“零投诉、零上访”。

  去年12月12日,江西省综治委召开创新农民工工资管理工作推进会,部署在全省建设领域推广此项工作。在会上,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书记、省综治委常务副主任周萌对这一做法表示了肯定。

  “像白领一样签合同领工资卡

  邢乐高,山东淄博人,昌樟高速改扩建项目7000余农民工中的一员。与其他领域项目不同的是,他们不是从“包工头”那领工资,而是直接从银行领钱。

  2013年10月,邢乐高来到昌樟高速改扩建AP3标段,负责搅拌沥青。“第二天,施工单位就让我们上交身份证复印件,说是要办理银行卡发工资。”2013年12月20日,邢乐高告诉新法制报记者,以前在其他工地从没办过银行卡,工资都是年底结算。

  一个月后,邢乐高收到银行发工资的短信提醒。“刚开始不敢相信,还跑到银行去查。”邢乐高笑着说,3000元,一分不少。“马上就过年了,以往到了这个时候大家都有些担心,今年不用操心了,只要带着银行卡回家就行了。

  让邢乐高觉得与其他工地不同的还有很多。邢乐高来到工地的第二天就签了用工合同,并有人帮他们在网上注册信息,办理了上岗证。领工资时需要签字确定并张榜公示。

  “没想到我们农民工也能像白领一样,签用工合同领工资卡。”谈起工地上的管理,邢乐高连说了几个“规范”。

  在昌樟高速改扩建项目办AP3标段路面一工区的公示栏内,记者看到,11月份的工资发放表已经张贴在这里,所有农民工在领到工资后都要亲笔签名及按手印。

  “每月工资打到卡里很难被克扣了,我们根本不用担心钱有没有到位、农民工工资怎么发,都由项目办来处理。”昌樟高速改扩建A3标项目经理张兴杰告诉记者。

  这是我省破解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在交通建设工程中创新农民工工资管理试点带来的新变化。

  八项机制两大平台破解年底欠薪怪圈

  近10年来,我省交通运输事业发展迅速,每年投入项目建设的农民工数量超过10万人次,最高峰时达到40余万人次。但交通建设领域施工单位拖欠农民工工资现象时有发生,引起诸多社会问题。

  “每年到了年底,我们都要采取很多措施来清欠农民工工资,但效果不明显,甚至陷入了‘年年清欠年年欠’的怪圈。”省交通运输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王爱和称,农民工工资拖欠“顽疾”需要从机制体制上来彻底解决问题。

  面对难题,2012年,省综治办、省交通运输厅尝试在交通建设工程领域寻求破解之策。

  “通过调研,我们把工作重点放在制度创新上,建立起预防农民工工资拖欠的保障机制。”省交通运输厅综治办主任糜向荣称。

  2012年10月,省综治办、省交通运输厅联合出台了《关于创新交通建设工程民工工资管理的实施意见》,在我省交通建设领域开展创新农民工工资管理工作,并选择昌樟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为试点单位。

  2012年12月25日,省综治办、省交通运输厅对昌樟高速改扩建工程创新农民工工资管理试点工作进行动员部署。

  创新农民工工资管理,核心内容体现“八项机制、两大平台”上,从承包合同确认、农民工信息注册、农民工工资预存、农民工工资计算、农民工工资支付、农民工工资监管、违规责任查究、信用记录建档共八个方面对农民工工资管理进行了制度规范,并运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实时监控将这一措施落实到位。

  农民工工资实现“零拖欠

  糜向荣告诉记者,农民工管理作为制度设计的基础。所有施工单位必须与农民工签订用工合同,通过合同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他们的权益,同时,施工单位必须将所有农民工的相关信息、身份证及近期免冠照等资料,录入《江西省交通建设工程民工工资管理信息系统》,统一制发上岗证,持证上岗,从而杜绝了假借农民工身份冒领工资的现象。

  糜向荣称,制度设计的核心则是资金保障,施工单位按计量工程款的12%作为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分期存入建设单位指定银行,并由建设单位负责监管,凡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建设单位从施工单位存入银行的保证金中直接支付,从根本上杜绝拖欠发生无资金支付的尴尬。

  而责任追究和信用记录就是该制度设计的保障。糜向荣称,施工单位一旦拖欠农民工工资,取消其在工程建设中的评先资格,并给予相应处罚,同时将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纳入项目信用管理体系,如果信用等级过低,该施工单位今后将无资格在交通系统领域工程进行投标。

  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点后,昌樟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办开发出了农民工工资管理软件,对农民工工资管理各个环节形成了统一、完整的农民工用工数据库。软件设置了红、黄、绿3种色谱信号,分别对应“整改、关注、正常”三种状态,一旦施工单位出现违规情况,就会出现红色或黄色预警信号,并且会自动发出监管指令,责令整改。

  通过手机、电脑,有关人员可以随时对全省交通系统工程农民工用工情况进行监控、追踪和监管。

  “现在,我要了解各个项目

  农民工用工情况,不需要打电话更不需要到现场,点点鼠标就行。”糜向荣每天都会用手机打开“江西省交通建设工程民工工资管理信息系统”,对于出现红色预警信号立即发布指令要求整改。

  作为负责农民工工资监管的日常管理人员,昌樟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办综治办主任孙福刚对这套系统也是赞不绝口:“按照新的管理模式,农民工工资管理更加统一规范,我们监管起来也更容易。

  昌樟高速改扩建工程自2012年11月全面开工建设以来,全线共发放农民工工资1.2亿多元,实现了农民工工资“零拖欠”,没有发生一起讨薪、闹薪事件。

  全省建设领域将推广“交通系统经验

  “试点进行到半年的时候,我们明显感到这项工作有效果。半年来,一直没有出现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这么大一个项目,累积涉及7000多名农民工,竟然没有发生一起农民工上访事件,这在以往,真是难以想象。”昌樟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办负责人刘木根对试点效果有点“喜出望外”。

  中交一公局昌樟改扩建AP3标项目经理王洁告诉记者,以往需要花费很大一部分精力在农民工讨薪上,现在则完全可以把心思放在工程质量上,实行了这套办法后,农民工队伍更稳定,工作积极性增强了,施工质量、施工安全方面都有了保障。

  昌樟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办试点工作的成功,为破解拖欠农民工工资难题打开新的路径,开创了新局面。

  2013年8月13日,省综治办和省交通运输厅在昌樟高速改扩建项目办召开推进会,把昌樟改扩建项目试点经验推向全省各交通系统建设领域。

  从试点到推广,省交通运输厅仅用一年就实现了创新农民工工资管理工作全覆盖。

  目前,在交通系统建设项目务工的5万名农民工,均及时足额领到了工资,实现了农民工工资“零拖欠”,农民工“零投诉、零上访”,从根本上预防了劳资纠纷,融洽了劳动关系。

  去年12月12日,省综治委召开创新农民工工资管理工作推进会,推广交通系统源头治理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经验,部署在全省建设领域全面开展此项工作。会上,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书记、省综治委常务副主任周萌对这一做法表示了肯定,称这一模式“是新形势下就地化解矛盾的创举,也是创新社会治理的有效方式”。

  ◎文/记者方维芳 李井红

赣州首开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直通车
  (记者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日9时30分,上饶之窗
江西今年建设设施蔬菜35万亩
  宁都讯(记者梁健、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上饶之窗
江西金融机构全力支持经济复苏
  (记者刘佳惠子)6月30日,上饶之窗
线上线下双向发力 实现为民服务零距离
 江南都市报讯 邓津龙、全媒体记者曹章保报道:为全上饶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