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
■ 5月10日至11日,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周汉民率市政协经济委员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专题组一行,赴江西省学习考察。专题组听取我省政府相关部门推动实施国家长江经济带战略方面的情况介绍,同时实地考察南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瑶湖生态科技城、泰豪集团、浦发银行在赣分支机构。本报现刊发调研情况和相关建议。
坚持绿色发展,江西发挥后发优势,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以“协作、合作、对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江西作为长江经济带覆盖的11个省(市)之一,全境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之中,这为江西优化发展布局、加快发展步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2015年5月,江西省政府印发《贯彻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江西省在参与长江经济带发展中的战略定位、主要目标、重点任务等。2015年、2016年分别制定了《江西省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工作要点》,明确了年度内江西省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重点工作内容和任务分工。
产业升级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经济增长领跑中部地区,后发优势明显,产业布局突出高新科技。今年一季度,江西省GDP增速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均增长9.1%,稳居全国“第一方阵”,排位“中部第一”。去年在全国排位相对居中的指标继续呈现快速前移态势。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14.7%,由去年同期的全国第十位前移到第四位,由中部的第三位前移到第一位。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达11.9%,由去年同期的全国第十二位前移到第六位,由中部的第五位跃居至第一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经过多年艰苦攻关,南昌大学成功研制出硅衬底LED技术,荣获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发明唯一的一等奖,打破该技术的日美垄断格局,形成全球LED技术三足鼎立局面。目前,南昌形成了以晶能光电为核心、覆盖全产业链的产业集群,年产值达50亿元。为弥补省内高校,特别是985高校的资源短缺,江西省积极推动省校合作模式,其中上世纪90年代省政府与清华大学合作建立的豪泰科技集团已经成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近年来,江西省政府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加强合作,将省内产业优势与高校人才、科技优势紧密结合,推动科技创新要素流动。
打造生态产业园平台,加快传统产业升级,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为长江经济带建设构筑生态安全屏障。今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时又明确提出,绿色生态是江西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一定要保护好,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文章,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水平提高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江西省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产业空间布局、结构调整、生产方式、消费模式等各个方面,强调绿色发展理念。以南昌高新区瑶湖生态科技新城为例,其集“科技、产业、生态、城市”四位一体,拥有完备的科技创新体系和优美的生态环境,集中了航空航天、生物医药、光电触控、智能装备、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新兴产业。
以昌九一体化为抓手,通过“协作、合作、对接”提升区域协同发展和开放水平,积极融入长江中游城市群。江西省全力加快推进昌九一体化,强化九江沿江门户作用和以南昌为全省发展核心的主体地位。今年一季度,南昌、九江保持较快增长,多项指标继续领先,财政总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南昌市实际利用外资增速居全省第二,九江市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均居全省第一。全省产业布局主动对接融入长江经济带,加快构建沿江产业体系,推动产业向九江沿江、昌九走廊集聚。主动对接上海自贸区改革试点,2015年,出台了《江西省推广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实施方案》;不断创新与长三角及周边等省份的合作机制,2015年江西省商务厅正式成为推进长三角区域市场一体化发展工作联席会议成员;积极推动南昌、九江、上饶、赣州等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主动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2015年承接江浙沪产业转移投资1045亿元,占实际引资金额的37.5%。
贯彻实施国家战略,发挥上海龙头作用,以更加开放的心态,进一步积极主动融入和服务长江经济带建设
通过学习考察,上海市政协经济委员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专题组认为,长江流域是上海经济传统服务辐射区域,沿江省市的经济与上海有着天然联系,在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过程中,上海要立足国家战略,结合“四个中心”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在发挥黄金水道天然优势、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中发挥龙头作用。通过发挥港口、资金、人才、技术的优势,更加积极主动地加强服务对接,这种服务既体现在辐射上,又体现在集聚上。
积极主动完善上海与沿江省市联动发展协调机制,为推动上海更好地融入和服务长江经济带建设提供保障。今年,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长江经济带省际协商合作机制总体方案》。目前,长江经济带省际协作互动频繁:上海市成立了长江经济带园区合作联盟、产业合作交流平台、长江经济带大数据库研究中心等。建议上海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推动建立和完善与沿江省市政府的协商合作机制,做好与长江经济带中、上游地区产业对接。
共同吁请完善更高层面协调机制。沿江省市融入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愿望强烈,上海应积极协同相关省市共同呼吁在更高层面建立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协调机制,使整个经济带更好地串联起来,增强要素整合能力,形成大市场,促进区域发展的新融合。
上海主动加强产业对接。2016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与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长江经济带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方案》,以创新驱动、转型升级促进长江经济带实现经济提质增效和绿色发展。上海产业主管部门与沿江省市产业主管部门建立合作会商机制,定期召开座谈会统筹谋划产业发展,对接洽谈各项合作协议落实内容。
上海市政协与沿江省市政协签署协议备忘录,为促进上中下游三大城市群及沿江城市企业间的合作、推进长江流域经济一体化建言献策。另外,还可通过长江沿岸城市的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案等形式,参与推动国家在长江经济带建设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科学决策。
要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视野拓展到长江经济带。上海在参与提升长三角城市群国际竞争力的同时,视野要进一步拓展到加强与长江经济带城市群之间的协作与对接,着眼于整个长江流域来研究部署产业布局调整、产业链延伸、要素流动等问题。 特别要重视与沿江交通畅达、资源丰富、腹地广阔省市的辐射与合作,依托黄金水道实现两地更大互赢互惠。
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扩容。为更好地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在更广领域合作共赢,建议上海作为协调会常务主席方能支持符合条件的城市及时加入到协调会,促进城市间经济有效对接、区域产业协同发展。
口岸大通关方面。建议上海积极主动研究落实与沿江省市通关协作,实现口岸管理部门、跨区域口岸管理部门“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并加快电子口岸实体平台对接,努力实现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共同开发应用项目,为外贸货物进出口提供远程服务。
农产品方面。建议进一步完善长江经济带农产品流通联席会议制度;加快促进长江沿线11个城市主要农产品流通企业和市场联盟的成立,建立长江沿线农产品生产流通和稳价保供的互补平台;发挥上海自贸区的龙头作用,以及长江经济带农业产业化支撑作用,打破区域壁垒,打造完整的冷链物流网络,逐步实现市场一体化。
“走出去”方面。发挥上海作为“走出去”桥头堡的作用,进一步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合作模式,在鼓励大型集团组团沿江省市企业走出去的同时,还要鼓励服务业走出去,尤其要加快推动金融保险、融资租赁、航运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向长江中上游拓展和延伸。其中,可以鼓励上海大型基础设施投融资企业和工程建设企业积极走出去,参与中西部区域的投资开发建设。
适应长江经济带快速发展趋势,帮助提升赣港口江海直达能力,降低企业物流成本。长江黄金水道的货运效率直接影响了沿江省市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上海要统筹落实国家有关战略部署,就到2020年“基本形成以上海为中心,以苏浙为两翼,以长江流域为腹地,与国内其他港口合理分工、紧密协作的国际航运枢纽港”,提出新的更加完善的发展思路和推进方案。根据江西省实际情况,建议:九江港是江西省唯一通江达海的对外开放国家一类水路口岸,拥有辖区152公里内江岸线,已经成为“上接武汉、下接洋山、带动全省、服务周边”的亿吨区域枢纽港。自2015年4月,九江港直达洋山港的班次由以往的每周两班提高到每周四班,但仍不能满足集装箱企业需求,上海市相关职能部门及企业要从发挥上海港的引领带动作用、深化与沿江港口互利合作等角度,主动调整完善与周边港口的分工分流实施方案。 (来源《联合时报》,编者有删节)
相关链接
我省每年10亿元资金专项扶持制造业升级发展
从今年起连续5年,省财政每年将统筹安排10亿元资金,专项用于扶持制造业升级发展。逐步建立100亿元规模的制造业产业投资基金,采取股权投入、风险投资等形式重点支持制造业发展升级。今年将依托工业创投基金,逐步启动建立智能制造、生物医药及新能源汽车等子基金。同时,计划在6月底或7月初召开电子信息与铜箔铜板、冷轧电工钢、有机硅、新能源汽车、智能电机推广应用等产业联盟成立大会,帮助企业解决上下游配套不足问题。
省工信委进一步加大减负力度,对利用废弃厂房改造建设的小微企业创业园,给予最高50万元的一次性认定补助。将厂房优惠租售给小微企业的小微企业创业园,若考核测评优秀还可获20万元奖励。对建设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创新中心,按重大研发机构新增研发仪器设备实际投资额的20%予以补助,最高可达1000万元。
此外,我省将筹集30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60家左右中小企业开展信息化示范项目建设;着力培育100个两化深度融合示范标杆企业;重点建设10个智能制造集聚区、打造200家智能制造示范企业、推进5000台(套)以上“机器智能化应用”。今年初步考虑安排48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建设;安排4000万元扶持产业集群发展贷款风险补偿金和贷款贴息资金,支持产业集群重点企业发展;重点支持10个产业集群对接展示平台。 (来源:《江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