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京剧院院长:京剧是立体的艺术
原标题:山东省京剧院院长:京剧是立体的艺术
图为京剧《贵妃醉酒》选段。 曾洁 摄
图为武生现场演示如何绑扎靠旗。 曾洁 摄
山东省京剧院院长郑少华24日在山东省图书馆国学分馆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京剧是立体的艺术,舞台穿戴、音乐伴奏、演员天赋等多方面构成了这门艺术,而某些传统规制的消亡,使其面临传承困境。
“中央媒体文化山东行”首日便走进坐落于大明湖畔的山东省图书馆国学分馆,观摩尼山书院的“京剧体验日”。板鼓敲起,京胡领奏,三弦弹拨,好戏登台。净角包公、旦角孙玉姣、青衣杨玉环等经典人物距离观众仅一米之遥,正宗的唱腔、丰富的表情、灵动的头饰、精美的服装震撼全场。
据悉,本场演出的演员由来自山东省京剧研究院。该院院长郑少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流露出对京剧艺术传承现状的担忧。“传统规制的东西正在消亡,例如过去舞台穿戴讲究‘宁可穿破,不能穿错’,而如今演员着装上的错误比比皆是”,郑少华认为,京剧艺术是立体的,各方面都影响其成败与优劣,更需要全面地传承。
图为京剧乐队演奏,乐器包括京胡、乐琴、三弦、板鼓、大锣、小锣、铙钹等。 曾洁 摄
郑少华认为,“京剧是‘角’的艺术”,拜师学艺有助于京剧的全面传承,弟子与师傅朝夕相处,学其唱腔,动作,学其上妆,着衣,日积月累,遂而成才。可是,现代学历体制中的戏曲教育非但不能实现大师亲临,口传心授,还缺少关键的“幼功”阶段,许多学生是“半道出家”,戏曲人才储备不容乐观。
京剧艺术界存在的浮躁已被郑少华觉察。“京剧大师张春秋为了成功演绎“红色”一角,与人物原型共同劳动、共同生活,最后呈现在舞台上的张春秋版红嫂堪称经典。而现在有些剧团20天就敢推一出戏,参加完比赛后,连演员都不想演第二遍了。”郑少华坦言。
针对这种现状,郑少华认为,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京剧《智取威虎山》有许多可借鉴之处。“这部剧聚合全国优秀人才,是集体创作的成果,讲的虽是革命故事,却没有抛弃京剧传统,十分地道,同时还创造性地加入了西洋音乐,在艺术上是成功的”,郑少华说,这些经验均可用于指导当前实际。
据悉,山东省图书馆国学分馆之尼山书院的“京剧体验日”由山东省艺术研究院承办,每月举行3至4次,已有1年之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