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恩亮:考虑后果是抑制“怒路症”清醒剂

07.07.2015  12:38

  昨天早上6点半左右,在房山区城关镇京周路顾册公交车站附近,两辆轿车高速驾驶,出现别车现象,造成两辆车冲向公交站台,致使5人不幸身亡。目前,两车司机因涉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被房山警方刑事拘留,事故正在进一步调查处理中。(7月6日《京华时报》)

  毫无疑问,这是一起典型的“怒路症”引发的严重交通事故。因为两车司机斗气别车,让5位无辜群众成为这一事故的陪葬者。对于这两位司机的肇事行为,相信没有人不予以谴责,最终法律也会严惩他们。

  然而,不管是谴责还是法律严惩,都已无法挽回那5条鲜活的生命。况且,只要有“怒路症”在,就不可能杜绝此类事故再次发生。这就摆在我们面前一个现实问题,如何才能预防和抑制“怒路症”发作?笔者有多年驾车经历,通过实践觉得,事发前多考虑后果,是抑制“怒路症”的一剂良药。

  笔者也是个急性子,开车之初也有过斗气行为,甚至不乏失去理智。但自从妻子坐了我一次斗气车,并说出一番掏心窝子的话,我彻底杜绝了开斗气车。她对我说:“你知不知道这样开车是玩命,考虑过后果吗?假如你有个闪失,我和孩子可咋活?”那次妻子对我触动很大,之后在“怒路症”发作时,我都会先考虑后果,随之那份冲动就消失了。

  看似我这种考虑后果很自私,仿佛入不得大雅之堂。其实不然,因为不管哪位“怒路者”,只有先站在自己或家人的角度,去考虑开斗气车可能导致的后果,才有可能收手,才不至于殃及别人的生命安全和幸福。试想,一个对自己生命都不珍惜,对家庭都不负责的“怒路者”,还指望其去珍惜别人的生命,对别人的家庭负责?

  当然,预防和抑制“怒路症”发作,不能只局限于我这一类考虑后果,选项还有很多很多。比如,当别人有意或无意别了自己的车时,千万别抱“回敬”一次就了事的侥幸。须知人与人的斗气,都是在互不退让中失去理智的。人一旦失去理智,就会做出无底线的事,就会无法预测后果。只要考虑到这些后果,再去联想到你的亲人、挚友、事业、爱情等都在看着你,你就不会因为与己斗气的一位陌生人,去制造你和无辜群众的悲剧。同时,面对因“怒路症”引发的车祸,相信没有一位肇事司机不感到后悔。既然有他们的教训在,我们何必还去重蹈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