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者忆:日军把村民的头割下来 排成一排示众

20.11.2015  05:38

  1940年4月17日,中国军队有意识地边打边退,直到把日军主力诱至平陆县三门镇的望原村一带,主战场在望原、淹底两个山头,两山之间有一道深沟,沟底是宽约30多米的洗耳河;4月19日清晨,中条山下突然雨雪交加,狂风怒吼,碗口粗的树被连根拔起,赵寿山趁风雪之夜调动前线各部兵力,分四路猛攻日军,一夜间将望原周围的鬼子打得狼狈逃窜,收复了大部分被日军占领的村落。

  1940年4月14日,运城、安邑的日军牛岛师团又一次从安邑、夏县、张店分路向我第三十八军、第九十六军的中条山阵地发动了凶猛进攻,第三十八军在望原、毛家山一带与敌人展开了一场血战;4月17日,诱敌深入到我军布防之内,主力由右侧向敌进攻,打击敌人;第一七七师的圣人涧阵地被敌人突破以后,敌人再次攻占茅津渡,我黄河南岸炮兵部队对敌展开猛烈轰击,迫使敌人撤回。此时,一七七师主动后撤,协助第三十八军夹击望原侵入之敌,在两军主力连续对日军的反复冲杀之下给敌人造成重大伤亡。据悉,“4·17”战役先后持续半个多月,第四集团军官兵歼灭日军4000余人。

  战场遗迹

  射击孔守望着28名阵亡官兵

  2015年8月17日,本报《寻访黄河岸边的抗战记忆》采访记者辗转从山西省芮城县来到平陆县沙口村。在中条山抗日战争“6·6”战役纪念碑前,本报记者在平陆县政协文史委主任富平宁的主持下,向抗日阵亡烈士鞠躬并敬献了祭品。

  8月18日中午,经过近两个小时崎岖的山路颠簸,本报记者在平陆县洪池乡西郑村北的柏爷庙附近的一处山崖上看到十几个大约碗口直径的孔洞。“这就是‘1·23’战斗时陕军177师530旅1059团第三营当时阻击日军用过的防御工事,便于隐蔽,是用来打伏击的射击孔。”富平宁说。据他讲,当年的防御工事就是类似于地道战的坑道,战士藏在里面,隔两三米挖个射击孔替换射击。

  在平陆县西郑村,78岁的退休教师张文光告诉记者:“1938年春天,三营长张玉亭的部队来到村里。张营长住的就是我家的窑洞,和我父亲张冲霄的住处是隔壁,关系也很好,战士经常帮村民干活。1939年1月23日,日军2000人兵分三路向陌南、葛赵、柳湾进攻。张营长率领的500名战士从23日下午和日军打仗直到24日早上6时,硬是没有让准备去三门峡的日军顺利过去。那一仗日军死了100多人,张营长的三营有28名战士牺牲。

  随后,记者在西郑村的田地里看到一块立于民国二十八年元月的石碑。碑正面写有“陆军第一七七师五百三十旅第一千零五十九团第三营阵亡将士纪念碑”,背面写有28位牺牲战士的名字。“战斗结束后,由于部队要调防担负别的守防任务,张营长就委托村里安排村民将牺牲的28人全部就地掩埋。当时是一人一口棺木,在棺木里放了刻有战士名字的砖,最后找来石匠刻写了阵亡官兵的纪念石碑。”张文光说。富平宁介绍,“1·23”战斗后,张玉亭带领部队剩余的400多人参加随后在沙口村的“6·6”战役,大部分官兵阵亡。

  陕军骄傲

  “4·17”战役歼灭日军4000余人

  采访期间,富平宁告诉记者,他是从2005年开始接触并研究陕军抗战历史的。10年来四处走访幸存老人和知情村民,搜集了包括阵亡纪念碑等在内的很多珍贵资料。据他介绍,1940年4月,日军向中条山发动了新一轮大扫荡,日军的扫荡是从中条山中部突破,沿张茅大道直取茅津渡,规模仅次于“6·6”战役。

  据史料记载,在中条山前线抗战的孙蔚如事先也得到敌军的情报,经过与参谋长陈子坚及赵寿山等将军磋商后,决定采取诱敌深入的策略,将日军诱至平陆东部的望原一带,设伏兵阻击,然而正当中国军队布好口袋阵准备围歼日军时,一战区参谋长郭寄峤从洛阳打来电话,孙蔚如唯恐郭的电话会打乱部署,故而不接电话。郭寄峤又打给赵寿山说:“望原你们是守不住的,你们应当带部队绕到敌后在同蒲线上作战。”赵寿山说:“望原是中条山的心脏,望原丢了,敌人就会举兵过黄河。”郭寄峤说:“那你要是守不住怎么办?”赵寿山说:“你给卫长官说,守不住望原,砍下我赵寿山的头扔进黄河!

  1940年4月17日,中国军队有意识地边打边退,直到把日军主力诱至平陆县三门镇的望原村一带,主战场在望原、淹底两个山头,两山之间有一道深沟,沟底是宽约30多米的洗耳河;4月19日清晨,中条山下突然雨雪交加,狂风怒吼,碗口粗的树被连根拔起,赵寿山趁风雪之夜调动前线各部兵力,分四路猛攻日军,一夜间将望原周围的鬼子打得狼狈逃窜,收复了大部分被日军占领的村落。

  1940年4月21日,日军从望原以北的张店据点扑向李振西防守的望原高地,李振西将一个炮兵营摆在半山腰,将5个步兵营排列在炮兵两侧,每隔三五步便有一挺重机枪,形成一条钢铁防线,在三日之内连续打退了敌人的几十次进攻。在战争最危急时,李振西对一营营长殷义盛(共产党员)说:“鬼子来势汹汹,你马上给我抽出100名不怕死的后生,每人发一箱手榴弹,冲下山去,这边我用炮火掩护。”殷义盛迅速挑出100名精壮战士,100名战士出发前怒吼“杀敌报国,在此一举”。在炮火的掩护下,殷营长奋勇当先,100名陕西官兵冲下山去,蹚过洗耳河,冲入敌阵,一排排手榴弹炸起漫天烟雾……日军全线溃退,我军百名敢死队员也多半阵亡。

  1940年4月25日,中国军队各路人马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占领了中条山东部的山头,对日军形成包围之势。战马嘶鸣,刀光闪烁,望原会战打得昏天暗地,日军半数以上被击毙。“望原战役也叫‘4·17’战役,持续了数十日,最终以陕军大捷而结束。望原会战的胜利,来源于抗战官兵勇往直前的战斗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同时也沉重地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中华民族的抗日斗志。”富平宁说。

  在距离望原村不远的山沟里,记者还看到一块刻有“荡倭寇 陕军魂”的纪念碑。“山沟叫刘庄村,这是为了纪念刘庄伏击战牺牲的陕军官兵,是你们陕西志愿者出资设立的,好让后来祭奠的人有个寄托哀思的地方。”富平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