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大“人”字 大写“幸福” 看宜春打造宜居城市实践和探索

28.11.2014  11:34

  江西日报记者 罗云羽

  到过宜春的人有个感觉:宜春变了,道路宽了,马路干净了,变得更加方便了。

  住在宜春的人有个说法:宜春更美了,城里能爬山,出门看到绿,变得更加宜居了。

  前来采访的记者有个疑问:创建省级生态宜居城市,宜春如何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使城市成为人们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

  “秘诀没有。我们的体会有两个:一是以人为本,城市建设处处为人着想;二是着眼幸福,让生活在城市的人安居乐业。说到底,就是围绕人做文章,写大‘人’字,大写‘幸福’。”接受记者采访,宜春市政府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先来说说以人为本。

  在宜春,沿秀江河蜿蜒10多公里的秀江路,宜春人都知道。路依河而建,树木环绕,四季常绿。每到傍晚,散步、聊天、唱歌、跳舞……路上总是人来人往,川流不息。细心的人会发现,这条路除供市民散步外,还专门辟出一条自行车道,并用红色区分开。同时,每隔几十米就有石板凳或者亭阁,供市民休息,而全路段10多个公厕,更体现了对市民的细致用心。

  在宜春,这样细心的关怀不在少数。原市委大院,绿荫蔽日,绿化率非常高,市委搬走后,停车成了老大难。在不影响整体绿化情况下,市里辟出一块草地建立停车场,停车难迎刃而解。由于城市扩张,一些老城区污水管道接不上主网,市民意见比较大,市里投巨资分散式处理,污水问题圆满解决……

  “打造宜居城市,如何实现以人为本?我理解,本质还是人的文章。毕竟,一个城市,人是主体,如果城市里只见物不见人,即便满眼绿色,也谈不上宜居。所以,以人为本打造宜居城市,就是建设处处为人考虑,发展时时想着人的需求和盼望,把‘人’字写大。”和记者交流以人为本概念,市城管局局长梅钢谈了他的理解。

  宜春创建宜居城市,以人为本理念从规划开始就得到充分体现。翻看宜春市总体规划及三个片区控制性详规,记者发现,学校、超市、医院……人们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规划中都有翔实的标识,许多细节体现了人文关怀。比如学校布局规划中,充分考虑资源、人口密度、交通等因素,重点突出小学和幼儿园等基础教育设施布点,保证小学服务半径在500米内,幼儿园不出小区。宜阳新区是宜春近年致力发展的新区,除了高楼林立、马路宽敞外,市人民医院、多所中小学校、各类大型超市,以及博物馆、文化馆、文化活动中心也同步投入使用,再加上袁山公园等,新区成为市民追捧的热土。“我们这有山有水,空气好,生活又方便,现在好多老城区市民,都想到这边买房住。”陪同采访的新区办公室负责人,笑着告诉记者。

  以人为本,还体现在积极回应百姓心声上。宜春母亲河——秀江河边有个小区叫秀江御景,由于开发设计原因,小区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旁边池塘,再流入秀江。一到夏天,臭气扑鼻,小区居民不敢开窗,秀江河也受到污染,市民反映强烈。相关部门曾三番五次治理,但效果不明显。今年,市里引进马来西亚微量子技术,通过化学处理,老大难问题终于得到解决。运行一个多月,从池塘流入秀江的水,已达三类标准。工作人员池塘现场演示,水下90厘米的标识清晰可见,而过去,标尺放进水里10厘米就很模糊。再来说说着眼幸福,让百姓安居乐业。

  在宜春采访,记者听到两个关于幸福的故事。

  故事一:尊重百姓意愿改规划。靠近鼓楼路步行街繁华地段,有个小区叫幸福小区,其房屋大都建于上世纪60年代。考虑到是棚户区,基础设施也不完善,市里规划把居民迁出去,异地安置,同时在原址建旅游产品一条街。征求意见时,大多数居民希望原地安置,不搬迁。市里尊重大家意见,修改规划,决定在原址上拆旧建新。如今,一排排6层楼高新房拔地而起,1000多户居民没花一分钱,欢欢喜喜搬进了新居。

  故事二:流动摊贩结束“打游击”。灵泉片区是老城区,也是商业区,路段繁华,过去流动摊贩你来我躲,你走我摆,和城管玩“躲猫猫”。如何规范管理?市里创新思路,投资 20多万元,在旗盛广场搭建4个钢棚,设置临时摊位200余个,安置流动摊点100余户。湛郎片区、珠泉片区等也在辖区设立多个流动摊规范点。占道经营的摊贩从此成了“正规军”,结束了 “打游击”日子。

  “创建宜居城市也好,以人为本也罢,说到底,就是要让人安居乐业,生活在城市里感到快乐、幸福。提供衣食住行娱等方面优质服务,让市民对城市有家的感觉,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也是创建宜居城市的最终目的。”沟通心得,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谈了他的看法。

  宜不宜居,生态是前提。综合治理秀江河、量质并举搞好城市绿化、全面推动节能减排……两年多时间,宜春用于园林绿化的资金达3亿多元,花博园、森林公园等大型园林绿化景观工程相继建成。目前,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3.08%,绿地率达40.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4.99平方米。市民推窗就能见到绿,上街就能看到树。

  幸福不幸福,优质服务是关键。目前,宜春中心城区80条小街小巷升级改造完毕,市民不再担心摸黑回家;城区百辆车位停车场达62个;通过加快改扩建和新建学校步伐,新增学位1.6万个;保障性安居工程及拆迁安置、危旧房改造项目的实施,使中心城区几万户中低收入家庭圆了“住户梦”。而城区100多处市民健身点及18个开放式运动游园,实现了市民出门500米有游园,1公里内可以健身。目前,宜春市供水水质综合合格率、保障性住房完成率,以及新建建筑节能执行比率,均达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