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南昌军地融合发展获双赢

03.08.2015  11:27

  编者按:

  8月2日,《人民日报》在一版显著位置以《军转民 民参军 南昌 军地融合发展获双赢》为题,对我市在军地融合,经济国防 “两手抓”、市场战场“一体化”等方面取得的成绩进行了深入报道。本报今日全文转载。

  如何消除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存在的“二元结构”,增强地方整体能力建设?连续7次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市称号的江西南昌,近年来积极推进科技产业军地共赢、基础设施军民兼容、信息化系统共建共享、部队后勤保障社会化等融合发展,经济国防 “两手抓”、市场战场“一体化”取得新成效。

  科技产业是军地深度融合发展的制高点。国产大飞机C919的前机身、中后机身大部段,均在南昌航空城研制生产。中航工业洪都公司与江西省南昌市携手打造的南昌航空城,5年前还是一片荒滩地,如今成为洪都公司研发生产“军转民”产品的创业基地, 吸引了中国商飞公司、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一批高科技项目,航空全产业链项目迅速集聚。

  “军转民”产业风生水起,“民参军”则助推地方企业找到新增长点。作为南昌市“民参军”骨干企业,泰豪集团自主研发的特种电源、大容量移动电源和移动式信息化集成指挥系统,对推进电子对抗、卫星通信系统产业组合起到了关键作用。

  依托融合发展,南昌市初步形成以航空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等为主导的军民融合科技产业项目,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增添了互利共赢的强劲“引擎”。

  “南昌市近年来投入7.62亿元,用于军民兼容性交通设施、人防设施、通信设施、消防救援等基础设施建设。”南昌市双拥办主任曹志宏介绍说。南昌市按照 部队作战需求建设道路,有效解决驻昌部队车辆进出“卡脖子”问题,并专门建设应急通信指挥平台,保障军地双方野战化条件下的机动通信。

  部队官兵还需要自己养猪种菜吗?聚焦军事斗争准备的核心职能,驻昌部队后勤工作交由市场保障。退伍兵陈堃源创办的“兵哥送菜”电商平台,开始为部队官兵配 送蔬菜瓜果。目前,驻昌团以上部队的供水、供气、供电基本实现地方化。市财政出资1.7亿元,引导社会资金23亿元,支持部队推行饮食、住房、医疗、油料 等方面的社会化保障,建立起骨干在军、主体在民的融合后勤保障模式。

  南昌警备区政治部主任余静春表示,“南昌市在交通战备、通信指挥、后勤保障等方面给予的支持,有利于部队进行战备训练,为部队能打仗打胜仗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初步融合迈入深度融合,需要法治降低融合成本。为此,南昌军地双方联合制订推进融合深度发展的意见。今年“八一”期间,南昌警备区将联合地方司法部门开展法律援助进军营活动,在驻昌团以上部队设立法律援助站,依法保障军地双方融合发展利益。(记者 魏本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