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来论:“吸毒解压”说法太荒谬

20.08.2014  15:04

吸毒解压”说法太荒谬

河南 耿银平

近段时间,不少明星陆续因吸毒被抓,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与此同时,“吸毒能解压”“吸毒很时尚”“吸毒能带来灵感”等荒谬言论时有传出,颇有混淆视听之嫌。

毒品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短时间内确实能产生所谓的“解压”幻觉,但对身体机能却能造成极大伤害,更会拉低人的道德认知,进而摧残人的精神世界。明星作为公众人物,有着众多粉丝,如果不能坚决和毒品划清界限,只会引诱更多涉世未深的青少年尝试毒品,效仿病态和畸形的人生价值观,给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遏制毒品泛滥,保持健康人生,固然需要相关部门的强力堵截,社会舆论的警示教育,但是最坚固的“戒毒围墙”,是对于毒品的心理免疫。任何毒品都会产生毒害,吸毒更是违法犯罪行为,我们千万不能被其渲染得神乎其神的功能所迷惑,而失去了应有的防御力和抵抗力,冒险尝试。对毒品保持清醒的认知,正确抵御“少用是补药,多用才上瘾”“偶尔尝一点没关系”等精神毒品的诱惑,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的基本科学态度。

职称评定呼唤学术伦理

江西 谢晓刚

媒体报道,近年来在“指标有定数,标准相对灵活”的职称评审体系下,一些高校教师被逼着走“捷径”,终日围绕职称指挥棒转,顾不上安心培养学生、潜心研究学术。洁白的象牙塔蒙上灰尘。

高校对教育工作者进行职称评定,目的是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为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培养更多生力军。然而,在职称评选的重重压力之下,教师们不得不为有限的职称名额“奋斗”,对教学质量和学术研究“心有余而力不足”,甚至由此衍生出畸形的职称评定产业链,这样的结果谁都不想看到。

职称评定是对教师教学、科研等能力的考核,应由专业的学术评价来主导,不能任由行政权力指挥和干扰。消除学术道德腐败,凝聚教育共识,就得下大力气改革现有的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制度。比如,去指标化,提高评比标准;打破终身制,让职称能上能下等等。摆脱行政权力的过度束缚,让学术权力回归主导,高校教师才能真正投入到教学和科研工作中,职称评定才不会成为广大教师的沉重负担。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